《唐多令》

时间: 2025-01-04 09:20:44

飞雨洒空阶。

罗帷风自开。

隐车声、缓送轻雷。

鱼钥沉沉深院锁,难道有,玉人来。

心印篆成灰。

铜壶箭漏催。

逐行云、何处徘徊。

露出疏篁三四点,有残月,且开怀。

意思解释

唐多令

作者: 庄棫 〔清代〕

原文展示:

飞雨洒空阶。罗帷风自开。隐车声缓送轻雷。鱼钥沉沉深院锁,难道有,玉人来。心印篆成灰。铜壶箭漏催。逐行云何处徘徊。露出疏篁三四点,有残月,且开怀。

白话文翻译:

细雨飞洒在空荡的台阶上,轻纱帷幕在风中自然地打开。隐约听到车声缓缓地送来阵阵轻雷。深院的锁沉重如鱼钥,难道有什么人要来吗?心中的印记已化为灰烬,铜壶里的水滴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行云游荡在何处徘徊?露水点缀在稀疏的竹林中,三四点光影,残月隐现,我不妨开怀畅饮。

注释:

  • 飞雨:形容细雨飘洒。
  • 罗帷:轻纱窗帘。
  • 隐车声:隐约能听见车声。
  • 鱼钥:比喻深院的锁,沉重而难解。
  • 心印:心中的记忆或情感印记。
  • 铜壶箭漏:古代计时器,铜壶滴水来指代时间的流逝。
  • 逐行云:形容行云游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庄棫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庄棫的诗歌在语言上追求精致,意境上倾向于抒情,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唐多令》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唐多令》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开头“飞雨洒空阶”便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氛围,细雨的飘洒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心中的情愫。接着“罗帷风自开”,在自然的轻拂下,窗帘自开,暗示着一种内心的开放与渴望。在“隐车声缓送轻雷”一句中,诗人巧妙地将车声与雷声相结合,形成一种富有动感的意象,仿佛是心中思绪的回响。

随着诗的深入,“鱼钥沉沉深院锁”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期待相结合,表达对某个特定人的思念。紧接着“心印篆成灰”,更是一种对过去感情的无奈与释怀,展现了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诗人借用夜色与自然的意象,表达了一种放下与享受当下的心态,“且开怀”不仅是一种洒脱,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雨洒空阶:描绘了细雨洒落在空荡的阶梯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罗帷风自开:轻纱窗帘在风中自然开启,暗示着一种轻松和自然的状态。
  • 隐车声缓送轻雷:隐约听见的车声如同轻雷,给人一种幽远和神秘感。
  • 鱼钥沉沉深院锁:比喻深院的锁沉重,表达一种无法解脱的困境。
  • 难道有,玉人来:心中期待着某个人的到来,增加了情感的张力。
  • 心印篆成灰:心中的印记化为灰烬,表达对过去的释怀与无奈。
  • 铜壶箭漏催:时间如铜壶滴水般流逝,催促着生活的继续。
  • 逐行云何处徘徊:行云游荡,表达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 露出疏篁三四点:露水点缀在稀疏的竹林间,营造出清幽的意境。
  • 有残月,且开怀:在残月下,诗人选择开怀畅饮,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鱼钥沉沉”,形象地表达了锁的沉重。
  • 拟人:如“飞雨洒空阶”,赋予雨以动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情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珍惜。诗人在雨夜中思索,既有孤独感,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思绪与情感,带来清新与惆怅。
  • 罗帷:代表内心的柔情与期望。
  • 车声:暗示着生活的节奏与外界的干扰。
  • 铜壶: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露水:代表着清新与生命的希望。
  • 残月:象征着过去的遗憾与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罗帷风自开”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孤独
    • B. 开放与渴望
    • C. 忧伤
    • D. 惊喜
  2. “鱼钥沉沉深院锁”中的“鱼钥”比喻什么?

    • A. 生活的重担
    • B. 心中的期待
    • C. 时间的流逝
    • D. 回忆的沉重
  3. 全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开放与渴望
  2. A. 生活的重担
  3.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在对时间的思考中,体现了更多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典诗词解析》
  • 《庄棫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