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丈室碧玉壶善甫赋诗铎亦奉和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7:30: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心知云路等榆枋,戏作方壶当玉堂。
虚静自应详止止,逍遥均是一苍苍。
心含宝月无中外,身著青霞可颉颃。
政尔天游到疑始,觉知谁送竹风香。
白话文翻译:
心中明白如同云路与榆树,戏谑地把方壶放在玉堂之上。
虚静的状态自然应当细致而止息,逍遥自在恰似一片苍茫。
心中含有皎洁的明月,无论内外都是如此;
身上披着青色的霞光,仿佛可以与之翱翔。
正因为你在天际游荡,才会产生这样的疑惑,
不知是谁送来了竹林中的清香。
注释:
- 云路:指天上的道路,寓意遥远而高远的境界。
- 榆枋:榆树和枋树,意在说明世俗的事物。
- 方壶:形状方正的壶,象征着规整和雅致。
- 玉堂:指珍贵的场所,可能指代高雅的环境。
- 苍苍:形容广阔的天空或大自然的空灵之美。
- 青霞:青色的云霞,象征着美好和轻盈的状态。
- 竹风香:竹林的清香,传达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路铎,金朝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诗歌创作,风格多样,常以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相结合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金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代,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借助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宁静与恬淡。初句“心知云路等榆枋”,从表面看似乎在比较两者的差异,实则在阐释对比与联系,隐喻着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虚静”的追求,诗人希望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展现了他对自由与清净的追求。接着,诗人描绘了心中“宝月”的明亮,身上“青霞”的轻盈,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仿佛在告诉读者,真正的美好与清新存在于心灵的觉知中。最后两句“政尔天游到疑始”,则暗示着人们在追求自由与探索时常会有疑惑,但自然的气息总能带来启迪,令人心灵得到抚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心知云路等榆枋”:内心明白云端的道路与榆树的平凡并无二致。
- “戏作方壶当玉堂”:以戏谑的态度将方壶置于雅致的环境中,表现诗人对艺术的幽默态度。
- “虚静自应详止止”:在宁静中自应详尽而止息,强调平和与内心的安宁。
- “逍遥均是一苍苍”:身处逍遥状态,映衬出苍茫的自然景象。
- “心含宝月无中外”:内心的明亮如同月光,无分内外,强调内心的丰盈。
- “身著青霞可颉颃”:身披青霞,象征着与自然的和谐共舞。
- “政尔天游到疑始”:游历于天空,产生的疑惑反映了人类的探索精神。
- “觉知谁送竹风香”:最终在竹林的香气中,寻找到心灵的归属。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灵比作宝月,青霞象征轻盈。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揭示了人们在追寻自我与自然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疑惑与启示。
意象分析:
- 云路: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榆枋:代表世俗与平凡的生活。
- 宝月:象征内心的明亮与清澈。
- 青霞:寓意轻盈与自由的状态。
- 竹风香:自然的气息,传达生命的生机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云路”指的是什么? A. 高远的理想
B. 现实生活
C. 人际关系
D. 个人烦恼 -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现象表达内心的宁静? A. 青霞
B. 宝月
C. 竹风香
D. 榆枋 -
本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什么方面? A. 生活琐事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C. 人际关系的复杂
D. 社会的动荡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路铎的《赋丈室碧玉壶善甫赋诗铎亦奉和二首》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但路铎更注重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表现出对孤独的感慨。
参考资料:
- 《金代诗人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