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棠
作者: 梁持胜 〔金朝〕
野杏山桃委路尘,
芳华都属锦城春。
只缘造物偏留意,
任使无香亦可人。
粉白漫誇妆样巧,
胭脂难染睡痕新。
沈香亭子勾栏畔,
消得君王比太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野生的杏树和山桃花在路旁落满尘土的景象,花的芳华都归属于繁华的锦城春天。只因造物主特别关照,便算没有香味也能吸引人。粉白色的花朵随意展示着妆容的巧妙,胭脂却难以染上新鲜的睡痕。在沈香亭子和勾栏的旁边,君王的美丽可比太真。
注释:
- 野杏:野生的杏树。
- 山桃:山上生长的桃花。
- 锦城春:指繁华的城市春天,象征着美好的春光。
- 造物:指自然或创造的力量。
- 无香:没有香气。
- 粉白:花的颜色,形容花的美丽。
- 妆样:妆容的样子。
- 胭脂:一种染色用的化妆品。
- 睡痕:指睡眠留下的痕迹。
- 沈香亭子:用沈香木建造的亭子,象征着高雅的环境。
- 君王比太真:指比起王嫱(太真),君王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持胜,金朝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在当时流传广泛,风格文雅,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及人情。
创作背景:
《海棠》创作于金朝时期,正值社会繁荣、文人雅士聚集的时刻。诗中描绘的海棠花既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美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诗歌鉴赏:
《海棠》以海棠花为中心,通过对其外表和内在特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诗人以“野杏山桃”引入,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接着将视角聚焦于锦城的春天,显现出繁华与宁静的对比。
在后面的二句中,诗人以“只缘造物偏留意”表达了自然之美并非单靠香味,而是有内在的吸引力,说明了美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紧接着,诗人描绘了花朵的妆容,使用了“粉白漫誇妆样巧”的比喻,传达了花朵的精致与美丽。
最后,诗的尾声提到的君王与太真,暗示了美的高贵与珍重,令人联想到历史上著名的美女王嫱(即王昭君),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整首诗不仅描写了自然之美,还蕴含了对人生、对美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与独特的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杏山桃委路尘:描绘了野生的杏树与山桃花,暗示自然的生动与人间的尘埃。
- 芳华都属锦城春:强调了春天的美好,所有的花都归属于繁华的城市。
- 只缘造物偏留意:说明花的美丽是造物主特别的眷顾。
- 任使无香亦可人:即使没有香气,花依然能够吸引人。
- 粉白漫誇妆样巧:细致描绘花的颜色与妆容,表现了花的美丽。
- 胭脂难染睡痕新:比喻花的清新与自然,难以用化妆品所掩盖。
- 沈香亭子勾栏畔:描绘了一个优雅的环境,增添了诗的意境。
- 消得君王比太真:以太真作为标准,表达了对美的崇高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的美丽比作妆容,生动形象。
- 对仗:如“粉白漫誇妆样巧”和“胭脂难染睡痕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自然的造物被赋予了情感,使诗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赞美海棠花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反映了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象征着美丽与柔情。
- 锦城:代表繁华与富饶。
- 春: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君王/太真:代表美的极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海棠》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朝
B. 宋朝
C. 金朝
D. 元朝 -
诗中提到的“锦城春”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人间繁华
C. 春天的气候
D. 诗的主题 -
诗中提到的“太真”指的是谁? A. 王昭君
B. 西施
C. 貂蝉
D. 王嫱
答案:
- C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经典,描绘了桃花源的美好。
- 《春望》:杜甫的作品,反映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风格却更为豪放。
- 《登高》(杜甫):对环境的描绘同样细腻,但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