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邑钱宰黄丞韵》
时间: 2025-01-04 12:28: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新邑钱宰黄丞韵
作者: 吕声之 〔宋代〕
一邑何期获二贤,
花开满县总翩翩。
赋诗各出新机锦,
裕国还饶内府钱。
槐竹两行公事辨,
丝桐三弄政声傅。
作成和气农家好,
多稼如云咏大田。
白话文翻译
这座城镇何曾期待能够有两位贤人相继到来,
春花盛开,满城人们都翩翩起舞。
他们赋诗各展新意,如同机巧的锦绣,
为国家增添财富,也让朝廷的金库更加丰盈。
槐树和竹子两行,分辨着公事的繁简,
丝竹和桐木的三次演奏,传递着政务的声响。
和气的氛围使得农家生活美好,
丰收的稻谷如同云彩般在广袤的田野上歌唱。
注释
- 何期:何曾想到,表示出乎意料。
- 二贤:指两位贤良的官员。
- 翩翩:形容轻盈的样子,通常指舞姿或动作。
- 新机锦:新颖的诗作,如锦绣般华美。
- 裕国:富裕国家。
- 内府钱:指朝廷的财政收入。
- 槐竹:槐树和竹子,象征文雅的品德。
- 丝桐:丝竹与桐木,通常指乐器,象征文化与政务的和谐。
- 多稼如云:丰收的稻谷像云一样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声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吕声之在诗歌创作中常以民生为题材,关注社会现实,作品多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吕声之任职于某地时,正值贤良之士接连出任,社会安定,民生富裕,诗人借此表达对良好政务的赞美以及对农民生活的关怀。
诗歌鉴赏
《次新邑钱宰黄丞韵》是一首描写地方官员在任职期间,给当地带来的良好影响和民生改善的诗作。诗中通过对“二贤”的赞美,展现了当时社会对贤良政治的渴望与期盼。诗人用“花开满县总翩翩”来形象地描绘出地方繁荣的景象,寓意着在贤人的治理下,社会和谐、百姓安乐。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诗中所提及的“赋诗各出新机锦”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文化生活的重视,也展现了诗人在文艺上的自信与自豪。此外,诗中提到“丝桐三弄政声傅”,将音乐与政务结合,突显了文化与政治的和谐共存,显示出诗人对美好社会的希冀。
通过“作成和气农家好,多稼如云咏大田”,诗人不仅赞美了丰收的景象,也流露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安乐的美好愿望。整首诗将政治、文化与民生有机结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自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邑何期获二贤:这句通过“何期”表达了意外与惊喜,说明当地对贤人的到来感到意外。
- 花开满县总翩翩:形象化地描绘了当地因贤人到来而生机勃勃的景象,营造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 赋诗各出新机锦:强调了文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激励,诗词的创作如同精美的锦绣。
- 裕国还饶内府钱:说明贤人的治理不仅提升了地方经济,也增强了国家的财政实力。
- 槐竹两行公事辨:通过自然意象,展现出公事的清晰与有序。
- 丝桐三弄政声傅:将音乐与政治相结合,体现了文化的影响力。
- 作成和气农家好:强调了和谐的社会气氛,农家生活的安乐。
- 多稼如云咏大田:用丰收的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赋诗各出新机锦”比喻诗作的美丽精致。
- 对仗:如“槐竹两行公事辨,丝桐三弄政声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多个景象的描绘,形成一种连绵不断的美好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美贤良政治对地方社会的积极影响,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富强与民生幸福的美好期望。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良好治理的推崇与对未来的信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开:象征繁荣与美好。
- 贤人:象征智慧与公正。
- 丝竹:象征文化与艺术。
- 农家:象征民生与基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二贤”指的是谁?
A. 两位士人
B. 两位农民
C. 两位诗人
D. 两位商人 -
“花开满县总翩翩”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农田丰收
B. 人们欢庆
C. 花的盛开
D. 城市繁华 -
诗中提到的“丝桐三弄”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农业
B. 文化与政务的结合
C. 经济发展
D. 人际关系
答案
- A. 两位士人
- B. 人们欢庆
- B. 文化与政务的结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描绘了战争后的民生困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浓厚的人文情感。
诗词对比
- 《次新邑钱宰黄丞韵》与《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但前者偏向于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后者则反映了对困境的忧虑。
- 《次新邑钱宰黄丞韵》与《静夜思》:前者侧重于政治与民生的结合,后者则更加个人化,关注情感与记忆。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析》
- 《吕声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