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吴兴金西厓属题刻竹拓本》

时间: 2025-01-08 21:11:47

芳风怀袖。

汗简宜仓籀。

密字贯珠花纂绣。

得似苕华深秀。

程材晚翠便娟。

娱情寸碧檀栾。

总在元规尘外,铁书为报平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风怀袖。汗简宜仓籀。密字贯珠花纂绣。得似苕华深秀。程材晚翠便娟。娱情寸碧檀栾。总在元规尘外,铁书为报平安。

白话文翻译:

微风轻拂,衣袖飘扬,汗水浸透了纸简,正好适合书写。密密的文字如同珠花般编织精美,宛如苕华那样深邃秀美。晚上的青翠更显得柔美,令人心情愉悦,仿佛在青碧的檀栾树下。所有的一切都在尘世之外,只有那铁刻的书信传来平安的消息。

注释:

  • 芳风:芳香的风,指春天的微风。
  • 怀袖:指衣袖飘动,形容轻松的状态。
  • 汗简:汗水湿润的简册,指书写的材料。
  • 仓籀:古代书法中的一种字体,形容书法的美观。
  • 苕华:一种植物,形容其秀美的样子。
  • 程材:指盛开的花木,象征美好。
  • 寸碧檀栾:青翠的檀栾树,形容环境的幽雅。
  • 元规:指古代的规范、法则。
  • 铁书:用铁刻成的书信,象征坚固和长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尊岳,近代著名诗人,活跃于清末民初。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春意盎然的时节,诗人受到周围美景的启发,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视。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的笔调描绘了春天的微风、青翠的植物和书写的乐趣,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自然的热爱。开头的“芳风怀袖”便勾勒出了一幅春日的画面,令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到春风的轻柔。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如“汗简宜仓籀”,传达出书写的乐趣与对文辞的追求。这些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在整首诗中,诗人将自然的美景和内心的情感巧妙结合,形成了一种宁静而又美好的氛围。“总在元规尘外,铁书为报平安”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强调了对平安和内心宁静的向往。整首诗的情感真挚流畅,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芳风怀袖”:描绘春风轻拂的情景,传达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息。
    • “汗简宜仓籀”:书写时的状态,展示了诗人热爱书法的情感。
    • “密字贯珠花纂绣”:细致的文字如珠花般美丽,形象地表达了对书法的追求。
    • “得似苕华深秀”:将书法之美比作植物的秀丽,增强了自然与艺术的联系。
    • “程材晚翠便娟”:晚上的青翠景色,增添了诗的层次感和美感。
    • “娱情寸碧檀栾”:在青翠的环境中,诗人感到愉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总在元规尘外”:表达超脱尘世的态度,意味着对世俗的淡泊。
    • “铁书为报平安”:用铁书传达的平安,象征着一种坚韧和持久。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密字贯珠花”,将文字比作珠花,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呈现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如“芳风怀袖”,赋予风以人的特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气息。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珍视和对平安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芳风:象征春天的温暖和生机,代表着自然的美好。
  • 汗简:书写的材料,象征文化和知识的积累。
  • 珠花:美丽的书法,象征艺术的高雅和精致。
  • 苕华:自然界的美丽,象征生命的丰富和多姿。
  • 寸碧檀栾:青翠的树木,象征宁静和和谐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芳风怀袖”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2. “汗简宜仓籀”中的“仓籀”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书法字体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建筑
  3. 诗中提到的“铁书”为诗人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哀伤
    • B) 平安
    • C) 忧愁
    • D) 忍耐

答案:

  1. C) 春天
  2. B) 一种书法字体
  3. B) 平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赵尊岳的作品均表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抒发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而赵尊岳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
  • 《近现代诗歌流派与风格》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