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岩》
时间: 2025-01-07 22:45: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佛子岩》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环郭洞府多,所患在卑湿。
斯岩独虚敞,他境未易及。
穹如层屋构,广可百客集。
开窦送云出,扫壑延月入。
穴居倘堪谋,径欲老樵汲。
绝颠尤玲珑,苔磴不计级。
惜为僧所涴,飞栋缘面岌。
佞佛堕痴想,明鬼趋陋习。
遂令登眺者,欲往足若絷。
何当一燎空,尽见万仞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佛子岩的自然环境和作者的感受。周围虽然有许多洞府,但困扰的是潮湿的环境。佛子岩独具空旷气象,其他地方则难以比拟。岩的穹顶如同层层屋宇,广阔得可以容纳百位客人。洞口开阔,云气可以自由流出,山壑中月光洒入。若能在此隐居,或许能安享田园生活,逐渐老去。山顶的景致尤其玲珑,苔藓路段也无需计较高低。可惜这里被僧侣所占,飞檐高耸,显得摇摇欲坠。迎合佛教的错误思想,导致人们迷失在陋习之中。登高望远的人,心中却感到如同被束缚。何时能点燃一把火,彻底看清这万仞的空旷?
注释
- 环郭:环绕的山丘或围绕的地方。
- 卑湿:低洼潮湿的环境。
- 虚敞:空旷开阔。
- 穹:天顶或屋顶。
- 百客:百位客人。
- 开窦:洞口开阔。
- 扫壑:清扫山壑。
- 穴居:隐居于洞穴。
- 樵汲:砍柴和汲水。
- 玲珑:精巧、美妙。
- 佞佛:谄媚佛教的行为。
- 堕痴想:陷入愚昧的想法。
- 足若絷:如同被绳索束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华,号澄虚,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尤其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常常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和安宁。此诗反映了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僧侣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佛子岩》以其细致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引人入胜。整首诗以佛子岩为主线,通过描绘其环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的开头便设定了一个对比,环绕的洞府虽然众多,但因其卑湿而令人不快,这种环境的描写不仅是对自然的观察,也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接着,作者将目光转向佛子岩,描绘着它的开阔与美丽,诗中“穹如层屋构,广可百客集”展现了岩石的高远和宽广,使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自由。
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作者对僧侣生活的批判逐渐浮出水面,特别是“佞佛堕痴想,明鬼趋陋习”两句,揭示了佛教实践中某些迷失和形式主义的倾向。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的层次感,也引发读者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最后一句“何当一燎空,尽见万仞空”表达了作者的渴望,希望能一朝点燃理智之火,洞悉万物的真相,达到一种心灵的解脱。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环郭洞府多:周围有很多洞府。
- 所患在卑湿:但主要的问题在于潮湿的环境。
- 斯岩独虚敞:唯独佛子岩显得空旷而开阔。
- 他境未易及:其他地方的环境难以与之相比。
- 穹如层屋构:岩顶如同重叠的房屋。
- 广可百客集:空间宽广,可以容纳很多客人。
- 开窦送云出:洞口开阔,可以让云气流出。
- 扫壑延月入:月光洒入山壑。
- 穴居倘堪谋:若能隐居于此,或许可以安享生活。
- 径欲老樵汲:渐渐老去,过着砍柴和汲水的生活。
- 绝颠尤玲珑:山顶尤其精美。
- 苔磴不计级:苔藓的阶梯也不必计较高低。
- 惜为僧所涴:可惜这里被僧侣所占。
- 飞栋缘面岌:高耸的飞檐显得摇摇欲坠。
- 佞佛堕痴想:迎合佛教的行为导致迷失。
- 明鬼趋陋习:人们追随陋习。
- 遂令登眺者:使得登高望远的人。
- 欲往足若絷:感到心中如同被束缚。
- 何当一燎空:何时才能点燃一把火。
- 尽见万仞空:彻底看清这万仞的空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岩顶比作层屋,形象地展示了其高大。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诗句音韵和谐。
- 夸张:如“万仞空”表达了一种理想的境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文现象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陋习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佛子岩:象征着一种理想的隐居生活。
- 云、月:象征着自由与宁静。
- 苔藓: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岁月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佛子岩》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刘克庄
- C. 王维
- D. 杜甫
-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 A. 干旱
- B. 潮湿
- C. 炎热
- D. 寒冷
-
“何当一燎空,尽见万仞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 A. 渴望财富
- B. 渴望知识
- C. 渴望理智的启迪
- D. 渴望名声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和作者的隐逸生活,但刘克庄的《佛子岩》则更加强调对人文环境的批判,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集》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