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生野饮效陶体》

时间: 2025-01-04 12:06:43

携酒花林下,前有千载坟。

于时不共酌,奈此泉下人。

始自玩芳物,行当念徂春。

聊舒远世踪,坐望还山云。

且遂一欢笑,焉知贱与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携酒花林下,前有千载坟。
于时不共酌,奈此泉下人。
始自玩芳物,行当念徂春。
聊舒远世踪,坐望还山云。
且遂一欢笑,焉知贱与贫。

白话文翻译:

在花林下携酒而饮,前方是千年的坟墓。
此时我们无法共饮,何必去想那埋在泉下的人。
我从开始就享受这美好的事物,应该要怀念逝去的春天。
随意舒展远离世俗的踪迹,坐着看山中的云彩。
不妨尽情欢笑,谁又在乎贫贱和富贵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携酒:带着酒。
  • 千载坟:指的是埋藏了千年的坟墓,暗示过去的人和事。
  • 泉下人:指的是已故的人,埋在泉水下的亡灵。
  • 芳物:美好的花草等自然物。
  • 徂春:即逝去的春天。
  • 远世踪:远离世俗的足迹。
  • 贱与贫:指贫贱的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 本诗提到的“千载坟”可能借鉴了古代对亡者的缅怀与思考,表达对生命短暂和历史悠久的感慨。
  • “泉下人”则可能引申出对逝去亲友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世称“韦少府”。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与朋友野饮之际,环境自然,氛围轻松。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对比生与死、欢娱与忧愁,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诗歌鉴赏:

《与友生野饮效陶体》是一首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思考生命意义的诗作。诗人在花林下饮酒,前方是千载坟墓,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和生命的脆弱。对于过去的追忆与现实的欢愉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尽管身边有着历史的沉重,但仍然要珍惜眼前的生活。

从“于时不共酌,奈此泉下人”可以看出,诗人对已故者的怀念之情,然而他并未沉溺于这种忧伤,而是通过“聊舒远世踪,坐望还山云”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在与朋友的欢笑中,诗人似乎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尽管生活中有贫贱与富贵的差别,他却选择不去在意,强调人应当追求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洒脱而又深邃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携酒花林下:在花开的林子里与友人携酒而饮,营造出自然与和谐的氛围。
  2. 前有千载坟:眼前有千年埋藏的坟墓,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沉重。
  3. 于时不共酌:在这样的时刻,已故的人不能与我们共饮,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4. 奈此泉下人:对已故者的追忆,感慨人生的短暂。
  5. 始自玩芳物:我从一开始就享受着自然的美好事物。
  6. 行当念徂春:在享受美好的同时也要怀念逝去的春天,强调时间的流逝。
  7. 聊舒远世踪:随意舒展自己远离世俗的痕迹,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8. 坐望还山云:坐着欣赏山中的云彩,体现诗人心境的宁静。
  9. 且遂一欢笑:不妨尽情欢笑,享受当下的快乐。
  10. 焉知贱与贫:谁又在乎生活的贫贱与富贵呢,强调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坟墓比作历史的象征,传达时间的流逝。
  • 对仗:如“携酒花林下,前有千载坟”,体现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饮酒、自然的描写,以及对逝者的追忆,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强调了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态度,传达了生死无常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林: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自然的和谐。
  • 千载坟:象征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短暂。
  • 泉下人:象征已逝的生命,引发对逝者的怀念。
  • 山云:象征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泉下人”指的是谁?
    A. 朋友
    B. 已故者
    C. 诗人自己

  2. 诗人选择忘却什么来享受当下的快乐?
    A. 春天的美好
    B. 生活的贫贱
    C. 朋友的忧愁

  3. 诗中表现的态度是什么?
    A. 忧伤
    B. 洒脱
    C. 绝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这些诗同样表现了隐逸生活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与韦应物的《与友生野饮效陶体》均探讨了饮酒与自然的关系,但陶渊明更强调隐逸的生活态度,而韦应物则在欢饮中融入了对逝者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韦应物诗集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