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梦仙
作者: 项斯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昨宵魂梦到仙津,
得见蓬山不死人。
云叶许裁成野服,
玉浆教吃润愁身。
红楼近月宜寒水,
绿杏摇风占古春。
次第引看行未遍,
浮光牵入世间尘。
白话文翻译:
昨夜在梦中来到仙境,
得见不死的蓬莱山。
云朵和树叶可以裁成野外的衣服,
玉浆让我品尝以润泽我愁苦的身心。
红楼在月光下映衬着寒冷的水,
绿杏在风中摇曳,预示着古老的春天。
依次观看走过的地方还未尽兴,
浮光照耀着我,牵引我进入世间的尘埃。
注释:
字词注释:
- 仙津: 仙人的渡口,表示通往仙境的地方。
- 蓬山: 传说中不死的仙山,象征长生不老的理想。
- 云叶: 云和树叶,这里指天上和自然的元素。
- 野服: 野外的衣服,暗指自然的随意和自在。
- 玉浆: 美味的饮品,象征着仙界的美好。
- 红楼: 可能指的是仙境中的楼阁,带有梦幻色彩。
- 绿杏: 春天的象征,生机勃勃的景象。
典故解析:
- 蓬莱山: 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长生不老和理想的境地。
- 不死人: 仙人,象征着超脱尘世的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项斯,唐代诗人,生活在唐代盛世,文学风格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作品多描绘自然和理想的境界。
创作背景:
《梦仙》是项斯在某个宁静夜晚,受到梦境启发而作,反映了他对长生不老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梦仙》是一首充满梦幻色彩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恼的逃避。全诗通过梦境的叙述,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脱现实的空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开头的“昨宵魂梦到仙津”,营造出一种轻盈飘渺的氛围,梦境的特性使得整个诗歌富于想象,令人神往。接着,诗人描绘了“蓬山不死人”的美好景象,象征着长生的理想,表达了对不老神仙生活的向往。
“云叶许裁成野服”,则将自然与人类生活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诗人不仅渴望进入仙境,也希望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玉浆的意象则营造出一种梦幻的饮食体验,象征着心灵的慰藉。在这种理想的生活中,诗人可以抛开世俗的忧愁,达到一种心灵的宁静。
“红楼近月宜寒水,绿杏摇风占古春”,这两句描绘了仙境中的美丽景象,色彩鲜明,生动形象,使读者感受到春的气息与月的清冷,而“浮光牵入世间尘”则将梦与现实相连,暗示着人们即使在梦中也无法完全逃避世俗的烦恼。
整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烦恼的逃避,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宵魂梦到仙津: 描绘梦境的场景,传达出一种轻盈的梦境体验。
- 得见蓬山不死人: 见到理想中的长生不老的世界,表达对不死仙人的向往。
- 云叶许裁成野服: 自然与人类的结合,体现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 玉浆教吃润愁身: 用美酒来抚慰心灵的愁苦,暗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红楼近月宜寒水: 描绘仙境的宁静和清冷,增加了梦境的色彩。
- 绿杏摇风占古春: 春天的气息,象征着朝气与生机。
- 次第引看行未遍: 表达了对仙境的探索,渴望深入了解。
- 浮光牵入世间尘: 梦境无法完全脱离世俗,体现出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浮光牵入世间尘”,比喻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 拟人: “绿杏摇风”,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烦恼的逃避,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由与宁静的追求,体现了唐代诗人对梦境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津: 代表着理想的逃避与超脱。
- 蓬山: 象征不死与永恒。
- 云叶: 自然的元素,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玉浆: 美好的生活与心灵的慰藉。
- 红楼: 仙境的美丽与梦幻。
- 绿杏: 春天的生命力,象征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梦仙》中的“蓬山”象征什么? A. 短暂的快乐
B. 不死与永恒
C. 世俗的烦恼
D. 现实的生活 -
诗中提到的“玉浆”是指什么? A. 仙人的饮品
B. 美味的食物
C. 诗人的愁苦
D. 现实的饮料 -
“次第引看行未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渴望探索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长恨歌》(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梦仙》与《庐山谣》: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与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梦仙》更注重梦境的描写,而《庐山谣》则融入了更多的现实情感和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