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凌澌冲泪眼,重叠自西来。即夜寒应合,非春暖不开。岂无登陆计,宜弃济川材。愿寄浮天外,高风万里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黄州的傍晚,诗人因思乡而流泪,眼泪如同晨露般涌出。眼前的景象重重叠叠,似乎是从西方而来。夜色寒冷,似乎与春天的温暖无缘。难道没有归家的计策吗?不如抛弃那些无用的浮木。希望能寄送给远方的高风,让它带来我对故乡的思念。
注释:
- 凌澌:指的是清泪,形容流泪的状态。
- 重叠:形容眼前的景象层层叠叠,视觉上混乱不清。
- 寒应合:夜晚的寒冷与自己内心的愁苦相合。
- 登陆计:意指归家的计划或方法。
- 济川材:指无用的浮木,不如抛弃。
- 浮天外:表示在高空之中,借风寄托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项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被贬至黄州期间,因身处异地,思乡之情愈发浓厚,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黄州暮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黄州傍晚时分的孤独与凄凉。诗人以“凌澌冲泪眼”开篇,直接传达出因思乡而泪流满面的情境,情感真挚而直接,深刻反映了诗人在异乡的愁苦。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层层叠叠的景象,似乎暗示着自己内心的混乱与无助。随着夜色的降临,寒冷的气息愈加浓烈,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遥不可及,这种对温暖的渴望与现实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
“岂无登陆计,宜弃济川材”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尽管内心渴望归家,但又感到归家的路途艰辛,甚至有放弃希望的倾向。最后,诗人以“愿寄浮天外,高风万里回”结束,全诗在思乡情绪的激荡中,寄托了对高风的期望,希望借助自然之力,传达自己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对故乡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凌澌冲泪眼:眼泪如同清凉的露水,模糊了视线,表达了深切的悲伤。
- 重叠自西来:眼前的景象重重叠叠,暗示思乡之情的复杂与纠结。
- 即夜寒应合:夜晚的寒冷与自身的愁苦相互呼应,突出孤独感。
- 非春暖不开:春天的温暖无法到来,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岂无登陆计:内心渴望归家,却感到无计可施。
- 宜弃济川材:放弃无用的漂浮物,暗示抛弃无谓的牵挂。
- 愿寄浮天外:希望寄托于高远的天空,象征着对自由与思乡的渴望。
- 高风万里回:愿借高风的力量,把思念带回故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凌澌”比喻眼泪,表现愁苦。
- 拟人:将夜晚的寒冷与诗人情感相结合,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诗中有多处对仗,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孤独、无奈及对美好愿景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泪:象征思乡与愁苦。
- 夜:代表孤独与寒冷。
- 春:象征温暖与希望。
- 高风:象征自由与传递思念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个地方创作了《黄州暮愁》?
- A. 长安
- B. 黄州
- C. 杭州
-
“凌澌冲泪眼”中的“凌澌”指的是什么?
- A. 清风
- B. 清泪
- C. 清水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念?
- A. 朋友
- B. 故乡
- C. 自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王维同样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送别之情,但其风格更偏向于友情,而项斯的《黄州暮愁》则更注重个人的思乡情感与孤独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