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清平乐·又
作者: 吕惠如 〔清代〕
原文展示:
翠樽红炬。送了年华去。听尽邻娃欢笑语。好在不知愁处。春风又到人间。凭楼何事相关。多少夕阳烟柳,可怜如此江山。
白话文翻译:
青翠的酒杯和红色的烛光,送走了流逝的年华。我静静地听着邻家的孩子们欢快的笑声,真是好在我不知忧愁的所在。春风再次来到人间,凭窗而立,何必牵挂那些烦恼呢?多少夕阳映照着烟柳,真令人怜惜这美丽的江山。
注释:
- 翠樽: 指青翠色的酒杯,象征着欢庆和享乐。
- 红炬: 红色的蜡烛,代表温暖与夜晚的氛围。
- 邻娃: 邻居的小孩,体现生活的乐趣与纯真。
- 愁处: 忧愁的所在,暗示生活中的烦恼。
- 凭楼: 站在楼上,表现一种闲适的心态。
- 夕阳烟柳: 夕阳下的柳树,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色。
典故解析:
“春风”常被用来象征生机与希望,而“烟柳”则在古诗词中常表示柔美的意境,表达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与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惠如,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她的作品多反映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忧愁的释怀。
诗歌鉴赏:
《清平乐·又》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词作。开篇以“翠樽红炬”引出欢庆的氛围,瞬间将读者带入一种愉悦的节日气氛中。接着,听到邻家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衬托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这种童趣反映出诗人对纯真无邪的向往。
“春风又到人间”一语,暗示着新生与希望的到来,仿佛在告诉人们,无论过去有多少烦恼,总会迎来新的开始。而“凭楼何事相关”,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似乎在说,生活中的烦恼不必过于在意。最后,诗人以“夕阳烟柳”作结,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流露出对这片江山的深深眷恋。
整首词在清丽的意境中融合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的珍惜,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敏感捕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樽红炬:用酒杯和蜡烛营造出欢庆的氛围。
- 送了年华去:流逝的岁月,反映时间的无情。
- 听尽邻娃欢笑语:聆听周围孩子们的快乐,带来生活的乐趣。
- 好在不知愁处:强调不被烦恼所困,轻松自在。
- 春风又到人间:象征希望与生机的回归。
- 凭楼何事相关:在楼上欣赏风景,不必在意烦恼。
- 多少夕阳烟柳: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流露对大自然的赞美。
- 可怜如此江山:表达对祖国山河的深切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 “春风”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拟人: “春风又到人间”,赋予春风以感情。
- 对仗: “翠樽红炬”与“夕阳烟柳”形成对比,增强韵律美。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强调在繁忙与忧愁中,也要享受生活的美好与自然的宁静,展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樽: 象征欢乐与饮酒的愉悦。
- 红炬: 表示温暖的夜晚与祝福。
- 邻娃: 代表童年的纯真与无忧。
- 春风: 生命与希望的象征。
- 夕阳烟柳: 美丽的自然景色,蕴含着诗人的审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翠樽”象征什么? A. 忧愁 B. 欢乐 C. 伤感
- “凭楼何事相关”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A. 忧虑 B. 放松 C. 忙碌
- “春风又到人间”说明了什么? A. 生命的消逝 B. 新的开始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将吕惠如的《清平乐·又》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吕惠如更倾向于自然的描绘与乐观的生活态度,而李清照则多了一份对过去的怀念与愁绪。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吕惠如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