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阑干外绣帘垂,
猩血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
已凉天气未寒时。
白话文翻译:
在碧绿的栏杆外,绣帘轻垂,
鲜红的屏风上,绘有折断的花枝。
八尺长的龙须绣锦褥已经凉了,
天气虽然尚未寒冷,却已感到一丝凉意。
注释:
- 碧阑干: 碧色的栏杆,表示优雅的环境。
- 绣帘: 精美的绣花窗帘,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猩血: 鲜红色,形容颜色鲜艳如血。
- 屏风: 用于隔断空间或装饰的家具。
- 折枝: 画中折断的花枝,象征凋零与失落。
- 八尺龙须: 指一种特定的锦褥,形状如龙须,象征富贵。
- 已凉天气: 指已经感受到一丝凉意的天气。
典故解析:
该诗虽无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精美的室内环境与逐渐变凉的气候,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约820-887年),字宗悫,号青山,唐代诗人,工于诗歌,尤以绝句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与人情,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已凉》创作于唐代,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但文化仍在复苏。诗人通过描写细腻的室内景象与外界天气的变化,反映出个人内心的感受,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已凉》是一首典型的七言绝句,展现了韩偓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情感。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个典雅的室内环境:碧阑干、绣帘、猩血屏风,这些细节展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之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屏风上“画折枝”的意象,似乎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美好的短暂。后两句将场景转向外部,提到“已凉天气未寒时”,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气候变化中,传达出一种微妙的忧伤和对时光的感慨。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描绘,更有对人事的思考,带有淡淡的哀愁,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第一句,“碧阑干外绣帘垂”,描绘出一个静谧而优雅的室内环境,暗示着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第二句,“猩血屏风画折枝”,通过折枝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叹。
- 第三句,“八尺龙须方锦褥”,强调了生活的富贵与奢华,但又与后文的“凉”形成对比,暗示着富贵之下的孤独。
- 第四句,“已凉天气未寒时”,表达了对生命转瞬即逝的深刻感受,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寒冷,象征着生命的终结。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折枝、龙须、绣帘等意象生动,构建起丰富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通过细腻的环境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分析:
- 绣帘: 象征着生活的富贵与美好。
- 折枝: 隐喻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龙须锦褥: 代表着奢华的生活,但同时也隐含着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猩血”指的是什么颜色?
- A. 绿色
- B. 红色
- C. 蓝色
-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 A. 自然景色
- B. 时光流逝与生命无常
- C. 友情
-
“已凉天气未寒时”中“已凉”表达的情感是?
- A. 喜悦
- B. 愤怒
- C. 哀伤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韩偓的《已凉》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然的洒脱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