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二首》

时间: 2025-01-14 09:14:36

买骨须求骐骥骨,爱毛宜采凤凰毛。

驽骀燕雀堪何用,仍向人前价例高。

赋就长安振大名,斩蛇功与乐天争。

归来延寿溪头坐,终日无人问一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题二首 徐夤 〔唐代〕

买骨须求骐骥骨,爱毛宜采凤凰毛。 驽骀燕雀堪何用,仍向人前价例高。 赋就长安振大名,斩蛇功与乐天争。 归来延寿溪头坐,终日无人问一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购买骨头应选择骏马的骨头,喜爱羽毛应采集凤凰的羽毛。 劣马和燕雀有什么用处,仍然在人们面前价格高昂。 在长安写就赋文震动大名,斩蛇的功绩与乐天相争。 归来后在延寿溪头坐着,整日无人来问候一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骐骥:指骏马。
  •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 驽骀:劣马。
  • 燕雀:小鸟,比喻平庸之辈。
  • 赋:古代的一种文体,这里指诗文。
  • 长安:唐朝的都城,今西安。
  • 斩蛇:指刘邦斩白蛇起义的典故。
  •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
  • 延寿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典故解析:

  • 斩蛇功:指刘邦斩白蛇起义的典故,象征英雄事迹。
  • 乐天: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与徐夤同时代,诗风清新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笔。此诗可能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经历了某种挫折或对社会现实有所不满后所作,通过对比骏马和凤凰的高贵与劣马和燕雀的无用,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骏马、凤凰与劣马、燕雀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不满。诗中“买骨须求骐骥骨,爱毛宜采凤凰毛”一句,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暗示了人才的珍贵。而“驽骀燕雀堪何用,仍向人前价例高”则讽刺了社会上的不公和虚伪。后两句“赋就长安振大名,斩蛇功与乐天争”展现了作者的抱负和对自己成就的自信,但“归来延寿溪头坐,终日无人问一声”则流露出孤独和被忽视的悲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买骨须求骐骥骨,爱毛宜采凤凰毛”:这两句通过比喻,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骐骥骨和凤凰毛象征着高贵和珍贵,暗示了人才的难得和应受到重视。
  2. “驽骀燕雀堪何用,仍向人前价例高”:这两句讽刺了社会上的不公和虚伪,劣马和燕雀象征着平庸和无用,但它们在人们面前却价格高昂,反映了社会评价的不合理。
  3. “赋就长安振大名,斩蛇功与乐天争”:这两句展现了作者的抱负和对自己成就的自信,长安是当时的文化中心,斩蛇功象征着英雄事迹,与乐天争则显示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4. “归来延寿溪头坐,终日无人问一声”:这两句流露出孤独和被忽视的悲哀,延寿溪头象征着归隐之地,无人问一声则表达了作者的寂寞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骐骥骨和凤凰毛的比喻,强调了高贵和珍贵。
  • 讽刺:通过劣马和燕雀的讽刺,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虚伪。
  • 对比:通过骏马与劣马、凤凰与燕雀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高贵与平庸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才被埋没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抱负和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骐骥骨:象征高贵和珍贵。
  • 凤凰毛:象征吉祥和美好。
  • 驽骀燕雀:象征平庸和无用。
  • 长安:象征文化和权力中心。
  • 斩蛇功:象征英雄事迹。
  • 延寿溪头:象征归隐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买骨须求骐骥骨”中的“骐骥”指的是什么? A. 骏马 B. 凤凰 C. 燕雀 D. 劣马
  2. 诗中“斩蛇功与乐天争”中的“乐天”指的是谁? A. 徐夤 B. 白居易 C. 李白 D. 杜甫
  3. 诗中“归来延寿溪头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自豪 D. 愤怒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登高》: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徐夤的《偶题二首》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但徐夤的诗更加直接和讽刺,而白居易的诗则更加含蓄和抒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夤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徐夤诗歌的背景。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徐夤的《偶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