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慢·渔父》
时间: 2025-01-19 19:54: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慢·渔父
作者: 黄之隽 〔清代〕
蓑轻类鸟,船锐似瓜,软雪半披双鬓。
采药搴兰,占断半汀渔隐。
捧疏罾伺候湘风紧。
看远浦微波自涌,鱼乘夜涨而进。
一笛清江引。
待点破沧烟,画情骚韵。
笑指遥天,又泻翠痕绿沉。
把山光泼得如油嫩。
正染著酡容醉眼,伴凫惊眠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渔夫的悠闲生活。轻薄的蓑衣像小鸟一样,船只锋利得像瓜子,微柔的雪花轻轻洒落在他双鬓上。他在采药和挖兰花,隔着小河隐约可见渔夫的身影。手中捧着稀疏的鱼网,静静地等待着湘江的风起。远处的水波轻轻涌动,鱼儿在夜晚的涨潮中逐渐靠近。一支悠扬的笛声引导着江水,期待着打破那氤氲的烟雾,展现出那幅美丽的画卷。渔夫笑着指向遥远的天空,翠绿色的痕迹在水面上荡漾。他将山光涂抹得如同嫩油一般,正好映照出他醉意朦胧的眼神,伴着水鸭在梦中稳稳地沉睡。
注释:
- 蓑:渔夫穿的防水衣物。
- 罾:一种渔具,类似于网。
- 湘风:指湘江的风,具有地方特色。
- 沧烟:指水面上弥漫的烟雾。
- 酡容:形容因饮酒而脸红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之隽,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细腻的描写闻名。其作品常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蕴含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清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文人交往频繁的时期,渔父的生活方式与宁静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词以渔父为中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渔夫的生活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开篇以“蓑轻类鸟,船锐似瓜”描绘了渔夫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他那种轻松自在的状态。接着,词人通过对渔夫采药、捧网的动作描写,展现出与自然亲密的关系,渔夫似乎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随着“看远浦微波自涌,鱼乘夜涨而进”的描写,词人将目光转向江水与鱼儿,进一步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在后半部分,笛声的引导不仅是对渔夫生活的点缀,更象征着一种闲适与和谐的境界。“把山光泼得如油嫩”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陶醉,带有浓厚的艺术气息。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给人以宁静、悠然的感受,反映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蓑轻类鸟,船锐似瓜”:描绘渔夫的装备,轻便的蓑衣和锐利的船只。
- “软雪半披双鬓”:形象化地描绘雪花落在他的头发上,增添了生动感。
- “采药搴兰,占断半汀渔隐”:表达渔夫除了捕鱼外,还采集药材与兰花,展示其多才多艺。
- “捧疏罾伺候湘风紧”:渔夫静静等待,表现出一种耐心和沉稳。
- “看远浦微波自涌,鱼乘夜涨而进”:动静结合,水波涌动与鱼儿游动的画面交织。
- “一笛清江引”:笛声引导自然,增添了意境。
- “待点破沧烟,画情骚韵”:期待打破烟雾的朦胧,展现美丽的画面。
- “笑指遥天,又泻翠痕绿沉”:渔夫指向远方,描绘出一幅自然与人融和的景象。
- “把山光泼得如油嫩”:将自然景色比作油画,彰显艺术感。
- “正染著酡容醉眼,伴凫惊眠稳”:渔夫醉意朦胧,伴着水鸭安稳入睡,体现生活的惬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船锐似瓜”,通过比喻增强形象。
- 拟人:如“鱼乘夜涨而进”,赋予鱼类生命感。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出对渔父生活的赞美与向往,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蓑衣:象征渔夫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
- 船:代表渔夫的工具,象征自由与探索。
- 江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与自然的流动。
- 笛声:象征悠闲、宁静的生活状态。
- 酡容:象征醉意与生活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蓑轻类鸟”是形容什么? a) 渔夫的生活
b) 渔夫的装备
c) 渔夫的心情 -
诗中提到的“湘风”指的是哪个地方的风? a) 长江
b) 湘江
c) 黄河 -
诗中“把山光泼得如油嫩”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 b) 渔夫的装备
- b) 湘江
- b) 比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黄之隽《渔父》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两者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悠闲,但黄之隽更注重渔夫的动态生活,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归隐的静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