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其七 十九部仄韵》

时间: 2025-01-06 04:43:30

催梦桐筝,牵肠笛管,赊来一曲凌河汉。

合当万里彻香楼,声声得慰伊人盼。

帘外啼莺,梁间哝燕,春风又吻桃花面。

和阳今日照蓬门,愁云一霎风吹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催梦桐筝,牵肠笛管,赊来一曲凌河汉。
合当万里彻香楼,声声得慰伊人盼。
帘外啼莺,梁间哝燕,春风又吻桃花面。
和阳今日照蓬门,愁云一霎风吹散。

白话文翻译:

催促梦中的桐筝声,牵动心肠的笛管声,借来一曲悠远的河汉曲。
应当是万里之外的香楼,声声乐音安慰着那思念的伊人。
帘外啼叫的黄莺,梁间低语的燕子,春风又轻轻吻上桃花的面庞。
和煦的阳光今天照耀着我的蓬门,愁眉苦脸的云朵一瞬间被风吹散。

注释:

  • 桐筝: 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音色清脆动听。
  • 牵肠: 形容心弦被牵动,意指思念之情。
  • 凌河汉: 指的是银河,象征遥远而美好的意境。
  • 彻香楼: 香气四溢的楼阁,象征美好的生活和环境。
  • 帘外啼莺: 帘外传来的黄莺鸣叫,描绘春天的生机。
  • 和阳: 温暖的阳光,象征着希望和温馨。
  • 蓬门: 简陋的门,象征生活的简朴。

典故解析:

  • 银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银河常被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和遥远的思念。此处暗示着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与牵挂。
  • 桃花: 桃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爱情与春天,常用以表达青春的美好和爱情的甜蜜。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崔荣江,现代诗人,以其清新、细腻的风格著称,作品多以自然、情感为主题。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 其七》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开篇“催梦桐筝”就设定了一个梦幻的基调,音乐的意象贯穿全诗,使得情感更加细腻。桐筝的声音带来了梦境的召唤,而笛管的旋律则牵动了心弦,象征着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思念和期待。

紧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帘外的黄莺啼叫、梁间的燕子低语,都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气息,仿佛让人置身于这个美丽的场景之中。而“春风又吻桃花面”则是对春天的热烈赞美,桃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增添了情感的层次,让人感受到恋爱中的甜蜜与美好。

结尾部分,诗人以和煦的阳光和愁云的瞬间吹散,传达出一种希望与释然的情感,仿佛在说,尽管思念让人愁苦,但生活依然会被阳光温暖和照耀。这首诗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爱情的深情描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美好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催梦桐筝,牵肠笛管”开头两句运用音乐意象,表达思念之情。
    • “赊来一曲凌河汉”使用银河作为远方的象征,暗示对情人的遥远思念。
    • “声声得慰伊人盼”传达出对伊人的深切关怀。
    • “帘外啼莺,梁间哝燕”描绘春天生机,增强了诗的意境。
    • “和阳今日照蓬门,愁云一霎风吹散”结尾的转折,带来希望,表达愁苦随风而散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 把声音比作抚慰心灵的力量。
    • 拟人: 春风和阳光被赋予了情感色彩,与人产生互动。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春天的热爱,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音乐意象,传达出一种美好而温暖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桐筝: 象征着音乐与梦境,传递出思念的情感。
  • 黄莺: 代表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桃花: 象征爱情与青春,体现出浪漫与甜蜜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桐筝”象征什么?

    • A. 爱情
    • B. 梦境
    • C. 春天
    • D. 生活
  2. 诗中“帘外啼莺”描绘了什么?

    • A. 秋天的景象
    • B. 春天的生机
    • C. 夏天的炎热
    • D. 冬天的寒冷
  3. 诗的结尾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愁苦
    • B. 希望
    • C. 忧伤
    • D. 迷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 诗词对比:

    • 崔荣江的《踏莎行 其七》与李白的《庐山谣》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崔荣江更侧重于描绘春天的生机与爱情的思念,而李白则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哲理的思索。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现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