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十月初十日,梦湖斋坐雨,夜景幽绝,醒记之。》

时间: 2025-01-01 15:37:33

水映疏帘,花围密坐,雨声一阵蕉窗过。

篝灯四壁散琴书,冰盘小榻陈瓜果。

怪鸟惊啼,飘萤湿堕,栀香荷气纷重裹。

只馀渔子未成眠,苇间一霎流星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映疏帘,花围密坐,雨声一阵蕉窗过。
篝灯四壁散琴书,冰盘小榻陈瓜果。
怪鸟惊啼,飘萤湿堕,栀香荷气纷重裹。
只馀渔子未成眠,苇间一霎流星火。

白话文翻译

水面映照着稀疏的帘子,花儿环绕着我静坐,雨声一阵阵从蕉窗外传来。
篝火的光亮散布在四壁上,琴书散落一地,冰盘与小榻上摆放着瓜果。
怪鸟在夜里惊叫,飘动的萤火虫湿润地坠落,栀子花的香气和荷花的气息交织着浓重的包围。
只剩下渔夫还未入睡,苇丛中偶尔闪现流星的光辉。

注释

  • 水映疏帘:水面映出稀疏的帘子,描绘出静谧的夜景。
  • 蕉窗:蕉叶制成的窗子,象征夏天的气息。
  • 篝灯:篝火灯,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 怪鸟:指夜间叫声奇特的鸟,引发诗人的惊奇。
  • 飘萤:指萤火虫,常用于描绘夜晚的幽静和灵动。
  • 栀香荷气:栀子花和荷花的香气,增添了诗的清新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曾寿,清代诗人,字仲明,号梦湖,晚号梦云。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生活为题材,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十月初十日的一个雨夜,诗人坐于梦湖斋,记录下当时的景象与心境。雨夜的静谧与自然的美好交融,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展现了诗人对雨夜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开篇以“水映疏帘”描绘出水面与帘子的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梦幻的意境。诗中“雨声一阵蕉窗过”,使读者感受到雨滴轻轻敲打窗户的声音,形成一种音画结合的效果。

接着,诗人描绘了篝火散发的温暖氛围,四周的琴书散落一地,体现了一种文化的氛围与生活的闲适。诗人用“冰盘小榻陈瓜果”来展现生活的清新与丰盈,仿佛让人感受到秋天的丰收与自然的馈赠。

后半部分,怪鸟的惊啼与飘萤的湿堕,描绘了夜晚的神秘与生动,让人联想到潜藏在寂静中的生命。最后一句“只馀渔子未成眠,苇间一霎流星火”,则将视角转向渔夫,象征着对生活的执着与追求,也暗示着夜的深邃与星辰的浩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映疏帘:水面映出帘子的影子,景色宁静。
  2. 花围密坐:花环绕着我坐着,环境优雅。
  3. 雨声一阵蕉窗过:雨声轻轻传来,营造出雨夜的氛围。
  4. 篝灯四壁散琴书:篝火的光亮照耀四周,书籍随意摆放,体现生活的闲适。
  5. 冰盘小榻陈瓜果:小榻上放着新鲜的瓜果,象征丰收。
  6. 怪鸟惊啼:奇怪的鸟在夜里叫,增添神秘感。
  7. 飘萤湿堕:萤火虫在雨中飘落,营造灵动的意象。
  8. 栀香荷气纷重裹:栀子和荷花的香气交织,环境芬芳。
  9. 只馀渔子未成眠:只有渔夫尚未入睡,暗示对生活的坚持。
  10. 苇间一霎流星火:苇丛中一瞬间的流星,象征希望与梦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水映疏帘”比喻夜的宁静。
  • 拟人:将“怪鸟惊啼”赋予生命,表达夜的灵动。
  • 对仗:如“冰盘小榻”、“栀香荷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夜景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恬淡与宁静的生活态度,传递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流动与生命,体现宁静。
  • :代表美好与生命力。
  • :象征柔情与生命的滋润。
  • 篝灯:象征温暖与文化气息。
  • 萤火虫:象征灵动与梦幻。
  • 流星:象征希望与瞬间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陈曾寿
    D. 白居易

  2. “水映疏帘”中的“水”象征什么? A. 时间流逝
    B. 生命与宁静
    C. 财富与荣华
    D. 友谊与爱情

  3. “飘萤湿堕”中的“飘萤”指的是什么? A. 萤火虫
    B. 蝴蝶
    C. 蜜蜂
    D. 小鸟

答案: 1.C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踏莎行》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细腻的生活体验,而后者则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在意象上虽有不同,但均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