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西村邻叟饷予梅子豆荚玫瑰蔷薇满器赋此谢之》
时间: 2025-01-02 12:52: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郭浇花,南山种豆。
筠篮入市纷如绣。
半肩爱惹蜂蝶争,
一生怕听蛟龙斗。
问讯邻翁,寄声溪友。
向时风景依稀否。
前村渡已绿多时,
野桥梅定黄如旧。
白话文翻译:
在北边的村郭里浇灌花卉,南山上则种植豆子。
提着竹篮入市,纷纷如绣般美丽。
肩上半担花卉,惹来蜂蝶争相飞舞,
我一生都怕听到蛟龙的争斗。
我向邻村的老翁询问,寄托问候给溪边的朋友。
不知当年那风景是否依然如故。
前村的渡口早已绿意盎然,
野桥上的梅花仍旧是那样的黄。
注释:
- 北郭:指北边的村落。
- 南山:指南边的山。
- 筠篮:竹制的篮子。
- 纷如绣:形容市场上繁忙而美丽的景象。
- 蛟龙:传说中的龙,象征争斗与竞争。
- 邻翁:邻村的老人。
- 溪友:在溪水旁的朋友。
- 前村渡:指前村的渡口。
- 黄如旧:指梅花的颜色依然如往昔。
典故解析:
无明显典故涉及,但诗中提到的蛟龙与蜂蝶可看作对自然与人世纷争的隐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清代诗人,字彭年,号白云,生于明末,卒于清初。他的诗歌风格受南宋词的影响,擅长描绘自然景致和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眷恋,以及对人际关系的重视,表达了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踏莎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以“北郭浇花,南山种豆”展现了田园的宁静与和谐,仿佛可以听到花开的声音,看到豆苗的生长,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接下来的“筠篮入市纷如绣”则把这份宁静带入了生活的繁忙,市场的热闹与自然的恬静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感受。
“半肩爱惹蜂蝶争”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花儿吸引了蜜蜂与蝴蝶,象征着生命的繁盛与活力。然而,紧接着“一生怕听蛟龙斗”,则表现出诗人对纷争与争斗的厌倦,渴望宁静的生活。
“问讯邻翁,寄声溪友”中,诗人向邻村的老人询问,寄托对朋友的思念,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向时风景依稀否”则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最后两句“前村渡已绿多时,野桥梅定黄如旧”,描绘了时光的流转与自然景观的变化,虽然梅花的颜色依然如故,但人事已非,诗人心中难免生出几分惆怅。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情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既恬静又略带感伤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郭浇花,南山种豆:描绘乡村的田园风光,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 筠篮入市纷如绣:描写市场的繁忙,展现生活的多彩。
- 半肩爱惹蜂蝶争: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的生机与美好。
- 一生怕听蛟龙斗:表达对争斗与纷争的厌倦,渴望宁静。
- 问讯邻翁,寄声溪友: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思念之情。
- 向时风景依稀否: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 前村渡已绿多时:描绘时光流逝,景色的变化。
- 野桥梅定黄如旧:表现对时光的无奈与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蜂蝶争”,将自然景象与生活的繁华结合。
- 对仗:如“北郭浇花,南山种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以情感的方式呈现,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纷争的厌倦,同时在时光的流逝中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是一曲对自然与人情的赞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郭:象征乡村的宁静。
- 南山:代表自然的丰饶。
- 筠篮:象征生活的细腻与美好。
- 蜂蝶: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美丽。
- 蛟龙:象征争斗与竞争。
- 邻翁:代表人际关系的温暖。
- 梅花:象征岁月的流逝与怀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北郭浇花,南山种豆”所描绘的场景主要是: A. 繁华的市场
B. 宁静的乡村
C. 繁忙的城市 -
“一生怕听蛟龙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纷争的厌倦
C. 对自然的向往 -
诗中“问讯邻翁,寄声溪友”体现了什么情感? A. 思念与关心
B. 愤怒与争斗
C. 忧伤与无奈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比较陈维崧的田园诗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纷争的逃避,然而陶渊明更侧重于对理想桃源的描绘,陈维崧则更贴近现实生活的细腻观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维崧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