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04 10:58:12

树老知门,山寒近屋。

一年风物供吟足。

秋声到地总无名,和愁题上阑干曲。

梦换纱棂,吟残画烛。

空阶雨断蛩声续。

霜前篱菊为谁黄,人閒秋鬓无重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树老知门,山寒近屋。一年风物供吟足。秋声到地总无名,和愁题上阑干曲。梦换纱棂,吟残画烛。空阶雨断蛩声续。霜前篱菊为谁黄,人闲秋鬓无重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树木已老,知道了门的所在;山里寒气逼近房屋。过去一年所经历的风物,已经足够我吟唱。秋天的声音传到地面,却无名无姓,只能与我的愁绪一起写在栏杆的曲上。梦中换了纱窗,吟诵的烛光也已残破。空荡的台阶上,雨断了,蟋蟀的声音又开始续上。霜降之前,篱笆边的菊花为何而黄?人闲闲地坐着,秋天的鬓发也没有再生出重重的绿意。

注释:

  • 树老知门:树木年岁已高,似乎对周围的环境熟悉。
  • 一年风物供吟足:指这一年所经历的风景和事情足够让我吟诵。
  • 秋声到地总无名:秋天的声音传到大地,却没有明确的来源。
  • 和愁题上阑干曲:愁绪与秋声相伴,写在栏杆的曲线上。
  • 梦换纱棂:梦中换了窗棂,象征着心境的变化。
  • 吟残画烛:吟诵时蜡烛已经烧尽,象征着时光流逝。
  • 空阶雨断蛩声续:空荡的阶梯上,雨水打断了蟋蟀的鸣叫。
  • 霜前篱菊为谁黄:霜降之前,篱笆旁的菊花为什么会变黄?
  • 人闲秋鬓无重绿:人们在闲暇时,发现秋天的鬓发没有了浓密的绿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文焯,清代诗人,生于1685年,卒于1762年,号静庵,字道明,晚号白云山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郑文焯晚年,经历了许多世事,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秋天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郑文焯的《踏莎行》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开篇“树老知门,山寒近屋”,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树木的苍老和山的寒冷传达出一种岁月的沉淀感。接着,诗人提到“一年风物供吟足”,似乎在感叹自己在这一年的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诗意,但又为“秋声到地总无名”而感到无奈,秋天的声音虽如约而至,却无法找到其真正的来源,反映出一种无所归依的情感。

“梦换纱棂,吟残画烛”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梦境和现实交织,烛光的残破也象征了生命的短暂和光阴的流逝。接下来描绘的“空阶雨断蛩声续”,不仅展现了秋雨的凄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最后两句“霜前篱菊为谁黄,人闲秋鬓无重绿”,通过菊花的凋零与人的鬓发失去光彩,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情感深沉而又充满哲思,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树老知门:暗示着岁月的流逝,树木的老去象征着诗人对过往生活的体悟。
  • 山寒近屋:描绘一个寒冷的秋天,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一年风物供吟足: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经历的感慨,似乎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 秋声到地总无名:秋天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却无法确切地捕捉其源头。
  • 和愁题上阑干曲:诗人将愁绪与秋声结合,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 梦换纱棂,吟残画烛:梦境的变化与现实的无情交织,烛光的残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空阶雨断蛩声续:秋雨落下,打断了蟋蟀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意境。
  • 霜前篱菊为谁黄:菊花的凋零引发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 人闲秋鬓无重绿:人们在闲暇中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梦换纱棂”,梦境与现实的交替比喻了人的心境。
  • 拟人:如“秋声到地总无名”,秋声被赋予了生命,表现出诗人对秋天的感受。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生命脆弱的思考,以及在孤独中对自然的依恋和对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沉淀。
  • 山寒:代表秋天的凄凉,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秋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无名的愁绪。
  • :常被视为坚韧与生命力的象征,但在此处却寓意凋零与无奈。
  • :象征着思绪的纷乱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树老知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树木已经很高
    b) 树木已老,熟悉环境
    c) 树木很茂盛

  2. “秋声到地总无名”中的“无名”是指什么? a) 秋天的声音没有来源
    b) 秋天的声音很美
    c) 秋天的声音来自远方

  3. 诗人提到“霜前篱菊为谁黄”,菊花的凋零象征着什么? a) 季节的变化
    b) 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c) 人们的忙碌

答案:

  1. b) 树木已老,熟悉环境
  2. a) 秋天的声音没有来源
  3. b) 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通过夜晚的静谧,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光下的孤寂,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生命的感慨。

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在孤独与思考中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体现出古人对生命和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郑文焯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