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樱桃花,因招饮客
樱桃昨夜开如雪,
鬓发今年白似霜。
渐觉花前成老丑,
何曾酒后更颠狂。
谁能闻此来相劝,
共泥春风醉一场。
白话文翻译
樱桃花昨夜盛开,洁白如雪;
而我的鬓发今年却已如霜白。
渐渐感到在花前自己变得老丑,
何曾在酒后更加狂妄。
谁能听到这些话来劝我,
不如在春风中共醉一场。
注释
字词注释:
- 樱桃:一种果树的花,象征春天的到来。
- 如雪:形容樱桃花的白色,洁白无瑕。
- 鬓发:指两侧的头发,通常用来指代年纪大。
- 老丑:指年老和容貌衰退。
- 颠狂:形容醉酒后的狂妄状态。
- 春风:象征春天的温暖和活力。
典故解析:
- 樱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常与春天、青春相关,象征着美好和希望。
- “酒后更颠狂”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酒的态度,酒常被视为放松、畅谈的媒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创作了大量诗歌,尤其以乐府诗闻名。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白居易晚年,感叹时间流逝,自己容颜衰老,而樱桃花的绽放又勾起了他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感樱桃花,因招饮客》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作品,通过樱桃花的盛开与自身衰老的对比,表达了白居易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首句“樱桃昨夜开如雪”描绘了樱桃花的美丽,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而随后的“鬓发今年白似霜”,则生动地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无奈与自嘲。这种强烈的对比加深了诗中的情感深度,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意识到自己在花前变得“老丑”,这不仅是对自身容貌的感叹,更是对青春逝去的哀伤。最后,诗人以“谁能闻此来相劝,共泥春风醉一场”作为结尾,提出了即使面对老去,也要在春风中尽情享受生活的态度。整首诗通过对樱桃花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对生命、青春、饮酒和欢聚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樱桃昨夜开如雪”:樱桃花盛开的场景,表明春天的来临。
- “鬓发今年白似霜”:诗人的白发,象征年纪的增长,岁月的无情。
- “渐觉花前成老丑”:在美丽的樱桃花前,诗人感到自己年老和容貌衰退。
- “何曾酒后更颠狂”:醉酒后的狂妄与花前的自省形成对比。
- “谁能闻此来相劝”:感叹无人劝诫,反映出内心的孤独。
- “共泥春风醉一场”:呼唤朋友共饮,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与“似霜”使得意象更加生动。
- 对比:花的美丽与自身的衰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押韵:整首诗在音韵上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樱桃花的美丽和诗人的衰老,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时光流逝时,仍要珍惜当下,享受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樱桃花:象征青春、美好和短暂。
- 白发:象征衰老和生命的无情。
- 春风:象征温暖、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樱桃花开如什么?
A. 雪
B. 水
C. 云 -
诗人感叹自己什么?
A. 年轻
B. 贫穷
C. 衰老 -
诗中提到的“酒后更颠狂”是指什么状态?
A. 清醒
B. 狂妄
C. 忧伤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感樱桃花,因招饮客》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涉及饮酒与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生命的感慨,后者则强调孤独与自我对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