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杨弘贞诗赋,因题绝句以自谕》

时间: 2025-01-19 20:10:26

赋句诗章妙入神,未年三十即无身。

常嗟薄命形憔悴,若比弘贞是幸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句诗章妙入神,未年三十即无身。常嗟薄命形憔悴,若比弘贞是幸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句子和篇章妙趣横生,然而我还未满三十岁就已身心疲惫。常常感叹命运薄弱,形容憔悴,若能比得上杨弘贞,那真算是个幸运的人。

注释:

  • 赋句:诗句的意思,指诗歌的意境和内容。
  • 无身:指身心疲惫,可能暗指生活的困顿。
  • 薄命:命运薄弱,生活艰辛。
  • 憔悴:形容憔悴、疲惫的样子。
  • 弘贞:指杨弘贞,可能是指一个命运相对较好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情感真挚的诗风闻名,尤其擅长叙事诗和乐府诗。其作品多描写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关心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白居易三十岁前后,正值其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此时他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已趋于成熟,但个人的生存状态则显得颇为困顿,因而在诗中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他人幸运的羡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四句,表达了白居易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前两句描绘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追求,表现出诗歌的魅力与深度。尽管他在三十岁时已经有所成就,但他却感到身心俱疲,似乎在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失落与疲惫。后两句则转向对命运的反思,感叹自己的命运薄弱,形容憔悴,暗示他与那些命运较好的人(如杨弘贞)之间的对比。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无奈,也反映了白居易对自己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赋句诗章妙入神:诗句生动而富有灵性,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
  2. 未年三十即无身:年纪尚轻,却感到身心疲惫,暗示生活的艰辛。
  3. 常嗟薄命形憔悴:常常感叹自己的命运薄弱,身体也因此憔悴。
  4. 若比弘贞是幸人:若能像杨弘贞那样幸运,真是幸运的人。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自己和杨弘贞的对比,突显个人的失落感。
  • 夸张:形容“未年三十即无身”,夸大了其疲惫的程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生命苦短的思索,以及对他人命运的羡慕。它反映了诗人在追求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赋句:象征诗歌的灵魂与艺术的追求。
  • 无身、憔悴:象征命运的无奈与生活的艰辛。
  • 弘贞:象征命运较好的人,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诗中感叹自己命运的薄弱,常常感到: A. 幸运
    B. 憔悴
    C. 快乐

  2. 诗中的“弘贞”指的是: A. 一位诗人
    B. 一位朋友
    C. 一位官员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命运的感慨
    B. 对诗歌的热爱
    C. 对生活的赞美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
  • 《夜雨寄北》李商隐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与李白的《将进酒》在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命的感慨上有相似之处,但白居易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更偏向豪放的气概。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