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庐山》
作者:李畅 〔明代〕
见说匡君宅,芙蓉万仞山。
霞光遥可掇,竹影杳难攀。
插碧千峰秀,流丹九曲环。
相将横羽翮,来往水云间。
白话文翻译
听说匡君的宅邸在这芙蓉万仞的高山上。
霞光远远地可以摘取,竹影却难以攀附。
青翠的千峰显得格外秀丽,丹霞环绕着九曲溪流。
我们如同展翅的鸟儿,自由地在水云之间来往。
注释
字词注释:
- 匡君:指的是匡衡,可能是李畅的友人或仰慕的人。
- 芙蓉:指荷花,这里形容山的美丽。
- 万仞:形容山的高耸,万仞即万丈之高。
- 掇:摘取、采集。
- 杳:深远、隐秘。
- 插碧:形容插入青翠的山峰。
- 流丹:指溪水的色彩,流动的丹色。
- 横羽翮:比喻展翅高飞。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匡君”可能指代历史上的文人或隐士,借此表达对其生活和境遇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畅(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诗人可能在游历庐山时写下此诗,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并寄托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以“见说匡君宅”引入,既表现了对友人的向往,也为接下来的景物描写奠定了情感基础。李畅以“芙蓉万仞山”来形容庐山的高耸与美丽,运用“霞光遥可掇”来展现出山中光影的变化,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接下来的“竹影杳难攀”则以竹的幽深暗示了人与自然的隔阂,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渴望与无奈。最后两句“相将横羽翮,来往水云间”则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表现了一种追求自由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情谊的寄托,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见说匡君宅:听说匡君的住处。
- 芙蓉万仞山:形容山的美丽与高耸。
- 霞光遥可掇:霞光是可远远地采摘的,表现出美好的自然景象。
- 竹影杳难攀:竹影虽美,但难以接近,表现了一种距离感。
- 插碧千峰秀:千山青翠,格外秀丽。
- 流丹九曲环:溪水如丹彩般环绕着山曲。
- 相将横羽翮:我们如同鸟儿展翅。
- 来往水云间:在水和云之间自由往来。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羽翮”比喻自由自在的状态。
- 对仗:如“霞光遥可掇,竹影杳难攀”对称工整。
- 意象:通过“芙蓉”、“霞光”、“竹影”等意象传达自然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与清新。
- 霞光:象征希望与美好。
- 竹影:暗示幽静与深远。
- 千峰:象征壮丽与伟大。
- 流丹:象征灵动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匡君”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朋友或历史人物
C. 山的名字 -
“万仞山”中的“万仞”指的是:
A. 低矮的山
B. 高耸的山
C. 平坦的地 -
诗中“竹影杳难攀”表达的意思是:
A. 竹影美丽
B. 竹影难以接近
C. 竹影容易攀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李白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庐山的壮丽,但更注重于神秘与豪放的气质;而李畅的《庐山》则更为细腻与温婉,表现出对自然的依恋与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山水诗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