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翩翩一羽容,高枕足烟霞。
沆瀣山中酒,菖蒲石上花。
苔痕侵座遍,峰影隔帘斜。
倘遇赤松子,相从驻岁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雅的隐者形象,他轻盈飘逸,仿佛是一根羽毛,安然地躺在烟霞之上。山中有酒可饮,石头上开着菖蒲花。苔藓覆盖了座位,山峰的影子斜斜地透过帘子。如果能遇到赤松子这样的高人,就可以一起享受岁月的美好。
注释:
- 翩翩:形容轻盈飘动的样子。
- 一羽容:指如同羽毛般轻盈的姿态。
- 高枕足烟霞:高高地枕着云烟霞光,形容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 沆瀣:指清澈的水,也可引申为美酒。
- 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于装饰和象征美好。
- 苔痕:指苔藓的痕迹,常用来形容自然环境的幽静。
- 赤松子:道教传说中的高人,象征着隐士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畅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文人聚集的时代,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隐士生活,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隐居山林之际,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高人赤松子的崇敬,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道教思想的认同与追求。
诗歌鉴赏:
《赠华道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理想化追求。开篇“翩翩一羽容”便为整首诗营造了轻松自在的气氛,带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诗中提到的“高枕足烟霞”,不仅描绘了隐者的生活环境,也象征着心灵上的安宁和自在。接下来的“沆瀣山中酒,菖蒲石上花”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和谐美,表现了诗人对美酒美景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士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最后一句“倘遇赤松子,相从驻岁华”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明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享受岁月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翩翩一羽容:开篇描述了隐者的轻盈姿态,暗示他超然的生活状态。
- 高枕足烟霞:描绘了隐者安逸的生活环境,突出其与自然的和谐。
- 沆瀣山中酒:借酒传达隐者的洒脱与对生活的享受。
- 菖蒲石上花:用菖蒲花象征纯洁与美好,反映了隐者的雅趣。
- 苔痕侵座遍:苔藓遍布,显示了隐者长久居住于此的痕迹,增添了自然的幽静感。
- 峰影隔帘斜:山峰的影子斜斜地透过帘子,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倘遇赤松子,相从驻岁华:表达了诗人与高人相遇共同享受时光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者比作“羽”,突显其轻盈和超脱。
- 对仗:如“沆瀣山中酒,菖蒲石上花”,形成了形式上的美感。
- 拟人:如“峰影隔帘斜”,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表现了对高人赤松子的赞美和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传达出一种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理想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羽:象征轻盈、自由。
- 烟霞:象征着美好、宁静的自然环境。
- 酒:象征着生活的享受和洒脱的态度。
- 菖蒲:象征着纯洁、美好。
- 苔痕: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亲密。
- 赤松子:象征理想中的高人,隐士的典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赤松子”象征什么?
- A. 美酒
- B. 高人
- C. 花卉
-
“翩翩一羽容”的意思是?
- A. 轻盈的姿态
- B. 沉重的身影
- C. 高大的身材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排比
- C. 夸张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畅的《赠华道人》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隐士生活,但王维更注重山水的静谧与季节的变化,而李畅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心灵的自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