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题庭梧玩月图二首 其二
作者: 钱维桢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应门有子乐三余,
百尺高梧学士庐。
独坐石边无底事,
兴来时课数行书。
白话文翻译:
在门口有个孩子乐于玩耍,
高耸的梧桐树下是学士的住所。
我独自坐在石边,心中无所事事,
兴致来了时便写上几行字。
注释:
- 应门:应门而出。此处指门口。
- 乐三余:乐于玩耍,三余是指闲暇时光。
- 百尺高梧:高大的梧桐树,象征着高洁、文雅的气质。
- 学士庐:指学者的居所,“庐”即房舍。
- 无底事: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显得无聊。
- 兴来:兴致来了。
- 课:写字、练习书法。
典故解析:
- 梧桐:古代文人常以梧桐树作为象征,寓意高洁与志向。
- 学士:是对读书人或文学家的尊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维桢(1645-1715),字天爵,号梅溪,江苏人。清代诗人,以诗词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描写山水田园之美。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闲暇时光,诗人于庭院中独坐,感受到自然与生活的宁静。通过描绘自己与环境的互动,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闲适的生活场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庭院中独坐,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诗人在门前看到孩子的欢笑,联想到高耸的梧桐树,恍若回到了自己求学时的岁月。这种环境的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也带出了对过去的怀念与思考。诗的最后两句更是将这种闲适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在无所事事中,偶尔兴起的书法练习,展现了文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沉思。整首诗通过简单的场景描绘,传达出一种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具有深厚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应门有子乐三余
- 诗人目睹门前的孩子在闲暇中玩耍,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气息。
-
百尺高梧学士庐
- 高大的梧桐树下是文人居所,象征着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
独坐石边无底事
- 诗人独自坐在石头旁,内心却感到无聊,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沉淀。
-
兴来时课数行书
- 当兴致来临时,便写下几行字,展示了诗人对书法的热爱与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乐三余”与“学士庐”,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象征:梧桐树象征高洁的理想,孩子的欢笑象征生活的乐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艺术的陶冶,体现了文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梧桐:象征高洁与理想。
- 孩子:象征纯真与快乐。
- 石头:象征稳重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百尺高梧”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烦恼
B. 高洁的理想
C. 孩子的欢笑 -
诗人独坐石边时感到: A. 无聊
B. 兴奋
C. 忧伤 -
诗中提到的“兴来时课数行书”主要表示: A. 书法的热爱
B. 无所事事
C. 与人谈话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题庭梧玩月图其一》:同样是描绘庭院景象,表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 《山中答问》 - 王维:同样表现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