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
时间: 2025-01-19 21:49: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渚亭临净域,凭望一开轩。
晚日分初地,东风发杏园。
异香飘九陌,丽色映千门。
照灼瑶华散,葳蕤玉露繁。
未教游妓折,乍听早莺喧。
谁复争桃李,含芳自不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曲江亭上眺望慈恩寺杏园的美丽景色。亭子临近清净的水域,站在亭子上可以看到远处的一片开阔的景象。傍晚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东风吹拂着杏花盛开的园子。异香弥漫在九条小路上,鲜艳的花色映衬着千家万户。阳光照耀下的瑶华花散发着光彩,繁茂的玉露更显得生机盎然。没有让游女来折取花枝,忽然听到了早春黄莺的鸣叫。桃李花争奇斗艳的情景已不再,含苞待放的花朵默默地散发着芬芳。
注释:
- 渚亭:水边的小亭子。
- 净域:指清净的地方,通常指水域。
- 凭望:凭栏望去。
- 晚日:傍晚的阳光。
- 分初地:指阳光洒在初春的大地上。
- 东风:春天的东风,带来温暖。
- 九陌:指九条小路,形容路多。
- 丽色:美丽的颜色。
- 照灼:阳光照耀,灼灼生辉。
- 瑶华:指美丽的花。
- 葳蕤:形容植物茂盛的样子。
- 游妓:游荡的歌妓。
- 早莺:早春的黄莺。
- 桃李:常用来比喻美好事物的争奇斗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著,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为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正是杏花盛开的时节,作者可能身处曲江亭,感受到周围的自然美景与春意盎然,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诗歌鉴赏: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是一首描绘春景的佳作,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杏花盛开的美丽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全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宁静的欣喜。
诗的开头两句“渚亭临净域,凭望一开轩”,描绘了亭子和水域的和谐景象,给人以宁静的感觉。随后,诗人通过“晚日分初地,东风发杏园”展现出夕阳下的杏园,生机勃勃。接着,诗中提到“异香飘九陌,丽色映千门”,让人仿佛能嗅到那扑鼻的花香,看到那绚丽的花色,令人心旷神怡。
中间几句“未教游妓折,乍听早莺喧”,更是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好景象的珍视,暗含对世俗繁华的淡然。结尾“谁复争桃李,含芳自不言”则强调了春天的花朵无需争奇斗艳,自有其芬芳,体现出一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渚亭临净域”:描绘亭子临近清澈的水域。
- “凭望一开轩”:站在亭子上向外眺望,开阔的景色尽收眼底。
- “晚日分初地”:傍晚的阳光洒在初春的大地上,光影交织。
- “东风发杏园”:东风吹拂,杏园的花朵绽放。
- “异香飘九陌”:花香弥漫在九条小路上。
- “丽色映千门”:鲜艳的花色映照着千家万户。
- “照灼瑶华散”:阳光照耀下,瑶华花散发着光彩。
- “葳蕤玉露繁”:繁茂的植物与露水生机盎然。
- “未教游妓折”:不让游女来折取花枝。
- “乍听早莺喧”:忽然听到早春黄莺的鸣叫。
- “谁复争桃李”:没有谁再争夺桃李的美丽。
- “含芳自不言”:含苞待放的花朵默默散发芬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杏园比作绽放的花海,增添了诗的美感。
- 拟人:花朵不争艳丽,自有芬芳,赋予花朵以人性。
- 对仗:如“异香飘九陌,丽色映千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景色的热爱,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强调自然美的内在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渚亭: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杏园:春天的象征,寓意生机与希望。
- 异香:代表自然的芬芳,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
- 早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晚日”指的是哪个时段? A. 清晨
B. 中午
C. 傍晚
D. 夜晚 -
“异香飘九陌”中的“九陌”指的是什么? A. 九条小路
B. 九朵花
C. 九个亭子
D. 九种香气 -
诗人对游妓的态度是? A. 喜欢
B. 反感
C. 无所谓
D. 崇拜
答案:
- C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景色,表达对春日的感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现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曹著 vs. 杜甫:二者均描绘自然景色,曹著的诗更显清新、淡然,杜甫的则多了几分沉重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