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犯(夹钟商赠黄复庵)》
时间: 2025-01-19 20:48: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倒犯(夹钟商赠黄复庵)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内容:
茂苑共莺花醉吟,岁华如许。
江湖夜雨。传书问雁多幽阻。
清溪上,惯来往扁舟轻如羽。
到兴懒归来,玉冷耕云圃。
按琼箫,赋金缕。
回首词场,动地声名,春雷初启户。
枕水卧漱石,数间屋,梅一鸣。
待共结良朋侣。
载清尊随花追野步。
要未若城南,分取溪隈住。
昼长看柳舞。
白话文翻译
在繁花似锦的园子里,莺鸟和花儿一同醉吟,岁月如同这般流逝。
江湖之夜,细雨纷纷,传书给雁,问候遥远而阻隔。
在清澈的溪水上,轻巧的小舟如同羽毛般轻盈。
兴致来时懒得归去,玉石般冰冷的手在田园中耕作。
拨动着琼箫,谱写出金色的曲调。
回首往昔的词坛,声名显赫,仿佛春雷初次敲响门扉。
在水边安卧,洗漱于石上,几间屋子中,梅花一声鸣叫。
期待与良朋共结良缘。
举杯清酒,随花追逐野外的步伐。
比起城南的居所,更愿分取溪边的清幽。
白昼漫长,静看柳树舞动。
注释
- 茂苑: 繁花盛开的园子。
- 醉吟: 醉心于吟唱。
- 江湖夜雨: 形容夜晚的宁静与雨的细腻。
- 清溪: 清澈的溪水。
- 扁舟: 小舟,轻巧灵活。
- 玉冷: 比喻心情的冷淡,或指手的冰凉。
- 琼箫: 美玉制成的箫,象征高雅的音乐。
- 声名: 名声与声势。
- 梅一鸣: 梅花的响声,可能象征孤独与清雅。
- 良朋侣: 亲密的朋友与伴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是宋代著名的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擅长填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情世态。他的词风清新婉约,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倒犯》创作于吴文英对友人的赠诗之际,虽是赠友之作,但诗中蕴含着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倒犯》展现了吴文英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人际关系的细腻描绘。开头“茂苑共莺花醉吟”,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场景,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江湖夜雨”则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深邃的情感背景,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距离的阻隔。
诗中“清溪上,惯来往扁舟轻如羽”,用轻盈的小舟比喻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吴文英对生活的陶醉与向往。而“到兴懒归来,玉冷耕云圃”则透露出他在繁华过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言精炼,意象丰富,层次分明,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友谊的珍视。吴文英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茂苑共莺花醉吟: 描绘春天的美丽,莺鸟与花儿一起欢唱,表达愉悦的心情。
- 岁华如许: 感叹岁月如流,时光飞逝。
- 江湖夜雨: 以夜雨渲染孤寂的情感,形成对比。
- 传书问雁多幽阻: 通过雁传书,表现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交流的困难。
- 清溪上,惯来往扁舟轻如羽: 船只轻盈如羽,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 到兴懒归来: 兴致来了却不愿归去,表现出对生活的留恋。
- 玉冷耕云圃: 冷冰的手在田园中耕作,表达一种静谧、淡泊的生活态度。
- 按琼箫,赋金缕: 演奏美妙的乐曲,体现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
- 回首词场,动地声名: 回顾过去的辉煌,感慨声名显赫。
- 春雷初启户: 形容春天的到来,充满生机。
- 枕水卧漱石: 描绘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
- 数间屋,梅一鸣: 形象展现梅花的孤独与高洁。
- 待共结良朋侣: 渴望与朋友结伴,享受人生。
- 载清尊随花追野步: 举杯畅饮,随花而行,体现对自然的向往。
- 要未若城南,分取溪隈住: 像城南的居所那样,不如在溪边寻得宁静。
- 昼长看柳舞: 在漫长的白昼中,欣赏柳树的摇曳,沉浸于自然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 “扁舟轻如羽”将小舟比作羽毛,表现轻盈。
- 拟人: “梅一鸣”赋予梅花以声音,增添生动感。
- 对仗: 整首诗中多处运用对仗,使得语言更加工整,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 象征春天与生机。
- 夜雨: 代表孤独与思念。
- 扁舟: 表达自由与宁静。
- 梅花: 象征孤高与清雅。
- 柳: 代表柔美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倒犯》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杜甫
C. 吴文英
D. 苏轼 -
诗中“清溪上,惯来往扁舟轻如羽”中的“羽”指的是什么?
A. 大雁
B. 羽毛
C. 鱼
D. 兔子 -
诗中提到的“梅一鸣”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友谊
B. 孤独
C. 快乐
D. 忧伤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吴文英的《倒犯》更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而李清照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吴文英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