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堂脊记乃已三十年偶读之怅然有感》
时间: 2025-01-07 18:04: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住三山三十载,
交亲渐觉眼前稀。
长松郁郁偃高盖,
新竹森森添旧围。
沙径雨馀留鸟迹,
柴门日落锁烟扉。
放翁正倚蒲团稳,
辽海从渠万事非。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三十年里,我一直住在三山之中,
交往的亲友渐渐觉得眼前稀少。
高大的松树郁郁葱葱,遮蔽了天空,
新长的竹子茂密地添补了旧有的围墙。
沙路上雨后留下了鸟儿的足迹,
柴门在日落时分锁住了袅袅的烟雾。
我正悠然地倚靠在蒲团上,
辽阔的海洋仿佛让我万事皆变得无所谓。
注释:
字词注释:
- 住:居住。
- 三山:指山的名称或三座山,隐喻居住的地方。
- 交亲:交往的朋友和亲戚。
- 长松:高大的松树。
- 偃:倒伏,意指松树枝叶垂下,遮蔽视野。
- 新竹:新长出的竹子。
- 森森:形容茂盛的样子。
- 沙径:沙土的小路。
- 雨馀:雨后的情景。
- 鸟迹:鸟儿留下的足迹。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
- 日落:太阳落山的时刻。
- 放翁:指诗人自己,常用于自谦。
- 蒲团:用蒲草编织的坐垫。
- 辽海:辽阔的海洋。
- 万事非:万物皆变,人生的无常。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三山”可理解为隐喻,代表一种清静的生活环境。诗人陆游在此表达了对生活的沉思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身处战乱与动荡之中,诗歌风格受其经历影响,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推崇,尤其以诗词见长。
创作背景:
《南堂脊记乃已三十年偶读之怅然有感》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和岁月的思考。此时,陆游已在三山居住三十年,感受到亲友渐行渐远,生活的宁静掩盖了他内心的忧虑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居住环境的深厚感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惆怅。诗的开头以“住”字引入,点明了诗人三十年来的栖息之地,透出一种归属感与自然的亲密。接着,诗人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观,长松和新竹的描写,既呈现了自然的生机,也暗含了岁月的变迁。
“沙径雨馀留鸟迹”,通过雨后的鸟迹,引发对曾经交往的人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失落。柴门日落,象征着一天的结束,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最后一句“辽海从渠万事非”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知,诗人在蒲团上沉思,似乎在感叹即便身处宁静之地,也难掩内心的波澜。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亲情与友情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悟,情感深邃而真挚。陆游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炼的语言,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结合,创造出了一幅充满哲理的生活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住三山三十载:诗人居住在三山已经三十年,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 交亲渐觉眼前稀:朋友和亲戚逐渐减少,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 长松郁郁偃高盖:描绘高大的松树,形容环境的茂盛,隐喻生活的安稳。
- 新竹森森添旧围:新竹的生长增添了旧围墙的美感,象征着岁月的更替。
- 沙径雨馀留鸟迹:雨后沙路上留下鸟儿的足迹,体现了自然的生动与生活的痕迹。
- 柴门日落锁烟扉:夕阳西下,柴门关闭,给人一种宁静却孤寂的感觉。
- 放翁正倚蒲团稳:自称“放翁”,表现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 辽海从渠万事非:辽阔的海洋象征着无尽的变化,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比作人生的象征,使意象更为生动。
- 拟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的变化,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手法,如“新竹森森添旧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惆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生活的安宁与内心的孤独,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山:象征宁静与归属。
- 长松、新竹:象征生机与岁月的积淀。
- 鸟迹:象征过去的痕迹与离别。
- 柴门、蒲团:象征家庭的温暖与个人的安宁。
- 辽海: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居住在三山多少年?
- A. 十年
- B. 二十年
- C. 三十年
- D. 四十年
-
诗中提到的“长松”象征什么?
- A. 孤独
- B. 安稳与生机
- C. 离别
- D. 悲伤
-
“沙径雨馀留鸟迹”中的“鸟迹”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人际关系的变化
- C. 生活的痕迹
-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土的思念。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陆游的《南堂脊记》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通过自然景观表现出对人生的反思,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而王之涣则表现出壮阔的视野与豪情。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