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浣溪沙 其二
作者: 赵尊岳
丽唱清平廿一章。
当筵谁更少年狂。
宝骢嘶陌细尘香。
何处啼春寻怨宇,
几曾系柳更斜阳。
素云黄鹤费商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在欢快的宴会上,年轻人乐声高唱、意气风发的情景。轻快的马蹄声在满是细尘的街道上回响,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春天在哪里呢?在某个地方,有人因春天的到来而发出啼叫,似乎在忧伤地寻觅。柳树在斜阳的映照下,几回系住过游子。白云和黄鹤让人感到无尽的思量和怀念。
注释:
- 丽唱:美妙的歌唱。
- 清平:指清平乐,古代的一种曲调。
- 宝骢:指一种名贵的马。
- 嘶陌:马在路上嘶鸣。
- 怨宇:对春天的怨恨,表达思乡之情。
- 系柳:古时传说,柳树常用来系船或系人,带有游子的含义。
- 斜阳:夕阳,象征着衰老和离别的时刻。
- 素云黄鹤:指白色的云和黄鹤,象征着游子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尊岳(生卒年不详),近代词人,擅长词作,风格独特,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见长。他的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乡愁、思念等主题,深受读者喜爱。
创作背景:
《减字浣溪沙》是赵尊岳在某次社交聚会上所作,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对青春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个体内心的孤寂。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浣溪沙》通过清丽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呈现出一种青春的狂放与对过往的追忆。开篇“丽唱清平廿一章”,便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表现出欢聚的场景。接着,诗人用“当筵谁更少年狂”来渲染宴席上的热闹,而“宝骢嘶陌细尘香”则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伴随着马的嘶鸣,显得灵动而富有生命力。
而后两句“何处啼春寻怨宇,几曾系柳更斜阳”,在欢声笑语中,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春天的喧闹与柳树的哀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欢聚的珍惜,也有对离别的无奈。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的生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渴望与对过往的思念,凸显了人生的短暂与珍贵,令人感同身受,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丽唱清平廿一章:描绘出宴会上美妙的歌声,以“清平”指代欢快的气氛。
- 当筵谁更少年狂:在这样的聚会上,谁又会不被青春的狂热所感染?
- 宝骢嘶陌细尘香:名马在街道上嘶鸣,细尘中带着春天的香气,生动描绘出春天的气息。
- 何处啼春寻怨宇:在春天的某处,有人啼叫,带有怨恨,似乎在寻找失去的东西。
- 几曾系柳更斜阳:几次在柳树下停留,斜阳映照,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离别的感伤。
- 素云黄鹤费商量:白云和黄鹤,让人反复思量,象征着游子和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宝骢嘶陌”比喻春天的生机。
- 拟人:春天的啼叫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对春天的渴望与追忆。
- 对仗:例如“何处啼春”和“几曾系柳”,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春天的欢快与离别的惆怅展开,表现了对青春的珍惜、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和过往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带来温暖的气息。
- 马:象征着青春的活力与奔放。
- 柳:常与离别相关,象征着思乡与惆怅。
- 斜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云与鹤:代表游子与远方,承载着思念与孤独。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春天:往往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在此也带有对失去的感叹。
- 柳树:在中国文化中,柳树常与离别相连,表现出对故土的依恋。
- 黄鹤:在古代诗词中,黄鹤常常被用来象征远方的游子,带有思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宝骢”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名贵的马
c) 一种花卉 -
诗中提到的“斜阳”象征什么? a) 早晨的阳光
b) 黄昏的离别
c) 正午的热烈 -
“何处啼春”中“啼春”可以理解为? a) 春天的欢歌
b) 对春天的忧伤
c) 春天的盛宴
答案:
- b) 一种名贵的马
- b) 黄昏的离别
- b) 对春天的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临江仙》(柳永):描绘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风格相近。
诗词对比:
- 《减字浣溪沙》与《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两首词都涉及青春与离别,辛弃疾的作品更加豪放,而赵尊岳则细腻而感伤。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词的艺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