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浣溪沙 其八》

时间: 2025-01-04 08:27:52

锦瑟知人恨已深。

如何弦柱不侵寻。

暗思前事拥轻衾。

灯灺自怜偏炯炯,更长难得是沈沈。

一簪华发十年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浣溪沙 其八
锦瑟知人恨已深。
如何弦柱不侵寻。
暗思前事拥轻衾。
灯灺自怜偏炯炯,更长难得是沈沈。
一簪华发十年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心中深切仇恨的感慨,尽管心中有所体悟,却仍无法找到发泄的途径。作者回忆往事,独自躺在轻薄的被褥中,心中充满惆怅。灯光摇曳,照映出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难以再找到那种深沉的宁静。最后提到的“一簪华发”则象征着十年心事的沉积。

注释:

  • 锦瑟:古代一种精美的丝织品,常用来象征美好事物。
  • :表达对往事的不满和怨恨。
  • 弦柱:古琴的支架,象征着音乐的结构和情感的表达。
  • 轻衾:轻薄的被褥,暗示孤独和脆弱的心情。
  • 灯灺:灯火,代表着孤独和思念的环境。
  • 华发: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和内心的沉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况周颐(1740-1796),字子瑶,号笔耕,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常涉及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复杂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和历史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浣溪沙 其八》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经历情感波折后的深刻反思。开篇的“锦瑟知人恨已深”,即以锦瑟这一华美的意象引入,表面上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实则暗藏着对生活的不满。接下来的“如何弦柱不侵寻”,则表现了对音乐和情感的渴望与无奈,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孤独和对往昔的追忆。

“暗思前事拥轻衾”一句,诗人以轻薄的被褥作比喻,贴切地描绘出内心的脆弱与不安。再到“灯灺自怜偏炯炯”,灯光的摇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往的缅怀,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带来的伤痛。最后以“一簪华发十年心”收尾,既感叹自己的白发,也象征着这十年来心中所承载的厚重情感,令人唏嘘。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讲究,情感表达上则显得细腻而深刻,传达出一种对过往无法释怀的情绪,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锦瑟知人恨已深:锦瑟象征着美好,然而人心的恨意却已深入骨髓,形成强烈的对比。
  2. 如何弦柱不侵寻:弦柱虽可演奏音乐,但此时却无法引发内心的共鸣,表现出无奈与失落。
  3. 暗思前事拥轻衾:在夜深人静之时,思绪涌动,轻薄的被褥似乎更显孤独和脆弱。
  4. 灯灺自怜偏炯炯:灯光微弱而闪烁,照映着孤独的心情,流露出自怜的情绪。
  5. 更长难得是沈沈:对于宁静的渴望难以实现,内心更加沉重。
  6. 一簪华发十年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积淀,十年的心事如同白发般显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锦瑟”与人的情感相联系,形象地表达出美与恨的对比。
  • 拟人:灯光的“自怜”使得环境充满情感色彩,让读者感同身受。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对往昔的追忆与无奈,揭示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情与心灵的孤寂,深刻反映出人们对情感与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锦瑟:象征美好与渴望。
  • 弦柱:象征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轻衾:代表脆弱与孤独。
  • 灯灺:象征时间流逝与思念。
  • 华发:象征岁月与心事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锦瑟”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伤痛
    • C. 哀愁
  2. “灯灺自怜偏炯炯”中“灯灺”指的是什么?

    • A. 明亮的光
    • B. 微弱的灯光
    • C. 灯的形状
  3. 诗中提到的“一簪华发”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过去的心事
    •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缅怀,但李清照的情感更为细腻柔和,而况周颐则更加直接和深沉。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