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与残春作泪垂。何论茵溷已辞枝。怜花切莫误情痴。听雨听风成暂遣,如尘如梦最相思。肠断都不似年时。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结束,花儿与残春一起流下了泪水。何必再谈那些已经离开的枝头与花瓣。怜惜花儿,不要误入情痴的境地。听着雨声和风声,仿佛是暂时的遣散,如同尘埃与梦境,最让人思念。心肠断裂,不再像往年那些美好时光。
注释
- 花与残春:指的是花朵和即将结束的春季,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即将逝去。
- 茵溷:草地,泥土,意指已经不再的枝头。
- 怜花:怜惜花朵,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听雨听风:通过听自然的声音,表达内心的感伤与思念。
- 如尘如梦:形容思念的感觉轻如尘埃,虚幻如梦。
- 肠断:形容心痛,悲伤至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况周颐(1840-1907),字子惕,号佩弦,晚号芦汀。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擅长诗词创作,文风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其作品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减字浣溪沙》系列是作者在春末夏初之际创作的,反映了他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首诗尤其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逝去时光的哀伤。
诗歌鉴赏
整首《减字浣溪沙 其二》充满了对春天的追忆和对花朵的怜惜,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春日即逝的画面。诗中开头“花与残春作泪垂”,便以“泪”字引入情感,暗示春天的离去给人带来的伤感。接下来的“何论茵溷已辞枝”更是将这种伤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作者对已经逝去美好事物的无奈与惋惜。
“怜花切莫误情痴”一句,提醒人们在对花的怜惜中,不应陷入情感的迷茫。此时,诗人用“听雨听风”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这两种声音正是他思念的寄托。“如尘如梦最相思”,更是将思念的情绪表现得细腻而真实,仿佛在诉说着那种轻柔而又沉重的思念。
最后一句“肠断都不似年时”,以深切的情感结束,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悔。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渗透着对过往岁月的感伤,展现了作者细腻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与残春作泪垂:花和即将结束的春天一起流泪,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在流逝。
- 何论茵溷已辞枝:何必再谈那些已经离开的枝头与草地,暗示对过去的无奈。
- 怜花切莫误情痴:对花的怜惜不应让人陷入情感的迷失。
- 听雨听风成暂遣:听着雨声和风声,像是对过往的暂时释怀。
- 如尘如梦最相思:思念如同尘埃和梦境般轻盈而又虚幻。
- 肠断都不似年时:对比往昔,表达了深切的悲伤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尘”与“梦”,形象而生动。
- 拟人:花与残春“作泪垂”,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听雨听风”,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即逝的惋惜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深切的情感与对往昔的怀念,主题突出而情感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好与短暂。
- 残春:代表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泪:情感的流露,象征悲伤与怀念。
- 雨与风:自然之声,寄托思念与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花的怜惜? A. 听雨听风成暂遣
B. 怜花切莫误情痴
C. 花与残春作泪垂 -
“肠断都不似年时”中的“肠断”意指什么? A. 心情愉悦
B. 深切的悲伤
C. 对未来的期待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对春天的怀念与惋惜
C. 对生命的感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 《木兰花慢》:与《减字浣溪沙》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更加直白,情感更为激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华》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