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树亭诗》

时间: 2025-01-01 16:00:49

山有嘉树,油然发荣。

岂不欲静,风挠之鸣。

我思我亲,颜猊日改。

子欲养之,亲不子待。

呜呼噫嚱,孔怀孔悲。

山高海深,孰堪喻之。

内而九藏,外而四体。

皆亲之枝,同一根柢。

根既拨矣,而枝独存。

夙夜哀号,莫达九原。

白杨萧萧,泉扃夜閟。

我亲我思,得无蕉瘁。

亲不可见,音容是求。

求之不得,血泪交流。

作亭墓隅,是曰风树。

仰之瞻之,心焉孔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树亭诗》

山有嘉树,油然发荣。
岂不欲静,风挠之鸣。
我思我亲,颜猊日改。
子欲养之,亲不子待。
呜呼噫嚱,孔怀孔悲。
山高海深,孰堪喻之。
内而九藏,外而四体。
皆亲之枝,同一根柢。
根既拨矣,而枝独存。
夙夜哀号,莫达九原。
白杨萧萧,泉扃夜閟。
我亲我思,得无蕉瘁。
亲不可见,音容是求。
求之不得,血泪交流。
作亭墓隅,是曰风树。
仰之瞻之,心焉孔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悲痛。山中有美好的树,茂盛而生机勃勃。难道我不想要安静吗?可是风却在树上吹响了悲鸣。我思念我的亲人,岁月流逝,容颜已改。孩子想要孝敬父母,但父母却不再等候。哀哉,我的心情悲伤无比,山高海深,谁能理解我的痛苦?内心的痛苦深藏,外表却显得无所依托。所有亲人都是同根生长的枝叶。根已被挖去,枝叶却孤独地存活。无论是夜以继日的哀号,还是无奈的诉说,都无法到达九泉之下。白杨树在微风中摇曳,泉水的门在夜里紧闭。我思念亲人,是否会因思念而憔悴?亲人无法相见,只有音容在心中渴望。难以寻求,泪水与血交融。我在亭子的墓旁,称之为风树。仰望着它,心中充满了无奈的痛苦。

注释:

  • 嘉树:美好的树木,象征着生命的繁荣。
  • 颜猊:指容颜,时光流逝,容貌改变。
  • 子欲养之,亲不子待:孩子想要孝敬父母,但父母已不在。
  • 夙夜哀号:日夜哀哭,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悲痛。
  • 九原:指阴间,古代人们认为死者的灵魂归于此处。
  • 风树:象征亲人的思念,风吹树摇似在诉说内心的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濂,元代著名文学家,以诗词和散文闻名,风格多样,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的描写。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内心的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风树亭诗》写于作者失去亲人之际,表达了深切的哀痛与对亲人的追思,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在社会动荡的元代,个人情感与家庭观念尤为突出。

诗歌鉴赏:

《风树亭诗》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哀思之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诗人将思念与悲痛相结合,构建出一种深沉的氛围。开篇的“山有嘉树,油然发荣”展现了自然的生机,随后的“岂不欲静,风挠之鸣”则转向了内心的烦扰,表现出对静谧生活的渴望。然而,风的摇曳却引发了对已逝亲人的思念。诗中反复提及的亲情,体现了人们对家庭的重视和孝道的追求。尤其是“子欲养之,亲不子待”的句子,真实地反映了失去亲人的无奈与痛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结合了自然与人情,使得哀思更加深沉。特别是最后几句,将“风树”作为象征,既是对亲情的追忆,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在风树下的凝视,既是对逝去的亲情的追忆,更是对自身情感的反思。整首诗让人深感思念之苦,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有嘉树,油然发荣:山中有美好的树,生机勃勃,象征自然的美好。
  2. 岂不欲静,风挠之鸣:虽然渴望静谧,但风却不时发出悲鸣,喻示内心的烦恼。
  3. 我思我亲,颜猊日改:表达对亲人日渐改变的容貌的思念。
  4. 子欲养之,亲不子待:孩子想要孝敬父母,但父母却已不再在世,反映对亲情的无奈。
  5. 呜呼噫嚱,孔怀孔悲:感叹之声,内心的悲痛无以言表。
  6. 山高海深,孰堪喻之:深山大海的浩瀚,无人能理解我的痛苦。
  7. 内而九藏,外而四体:内心深处的痛苦无法言说,外在的身体却显得无依无靠。
  8. 皆亲之枝,同一根柢:所有亲人都是同根生长的枝叶,强调整体的亲情。
  9. 根既拨矣,而枝独存:根已被挖去,枝叶却孤独地存活,暗喻失去亲人后的孤独。
  10. 夙夜哀号,莫达九原:无论日夜哀号,都无法传达至阴间,表现悲痛的无力感。
  11. 白杨萧萧,泉扃夜閟:自然景象与内心感情的结合,白杨树的摇曳与泉水的闭合象征了隔绝与失落。
  12. 我亲我思,得无蕉瘁:表达因思念亲人而可能导致的憔悴。
  13. 亲不可见,音容是求:亲人已在天边,唯有音容在心中渴望。
  14. 求之不得,血泪交流:难以寻求与亲人重聚,血泪交融,痛苦难忍。
  15. 作亭墓隅,是曰风树:在墓旁建亭,称之为风树,象征思念与追忆。
  16. 仰之瞻之,心焉孔瘁:仰望风树,心中充满痛苦,情感深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亲人比作树的枝叶,强调亲情的深厚。
  • 拟人:风被赋予情感,象征亲人的思念与哀鸣。
  • 对仗:如“夙夜哀号,莫达九原”,增强诗歌的韵律感与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亲人的思念与哀痛为主题,展现了对失去亲情的深刻感受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不仅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折射出对家庭、亲情的重视与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嘉树:象征美好与生命的延续。
  • :象征亲情的呼唤与思念。
  • 白杨:象征孤独与哀伤。
  • 泉水:象征生命的隐秘与隔绝。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种悲伤的氛围,体现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亲情的珍视,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家庭与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嘉树”象征着什么?

    • A. 亲情
    • B. 美好与生命的繁荣
    • C. 自然的安静
  2. “子欲养之,亲不子待”表明了什么情感?

    • A. 对父母的孝敬
    • B. 对亲人的思念
    • C. 对时光的无奈
  3. 诗中“风”是如何被描绘的?

    • A. 轻柔的
    • B. 带来欢乐的
    • C. 充满悲鸣的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与思念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亲情的追忆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亮表达思乡情感,情感直接而浓烈。
  • 杜甫《月夜忆舍弟》:以月夜为背景,写对兄弟的思念,情感细腻而深沉。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濂与元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