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突徙薪不谓贤,焦头烂额飨盘筵。时人多是轻先见,不独田家国亦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为了防止火灾而把烟囱移高、把柴火移远,并不算真正的明智;在宴会上,虽然食物被烹饪得焦头烂额,但仍然盛情款待。时下的人们往往轻视先见之明,这不仅在农田中如此,在国家治理中也是一样。
注释:
- 曲突徙薪:指为了避免火灾,把烟囱曲折地移高,把柴火移远。这是对防范火灾的一种智慧。
- 焦头烂额:形容食物烹饪得非常糟糕,焦焦烂烂。
- 飨盘筵:指宴会上的丰盛食物和款待。
- 轻先见:指人们对先见之明的轻视。
- 田家国:指农民家庭和国家,表明这种轻视的普遍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后世,风格独特,常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性思考,具有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矛盾频发的时代,诗人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对人们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揭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事物的轻忽态度。诗的开头以“曲突徙薪”这一古老智慧的典故引入,强调了防范未然的重要性,而接下来对宴席上焦头烂额的食物的描写则进一步反映了这种轻视的现实。诗人通过对比,表明即使是在看似重要的事情上,人们也往往忽略了应有的先见之明。这种对比不仅使诗歌更具启发性,也让读者反思在生活和国家治理中应有的远见卓识。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内容上却发人深省,体现了深厚的社会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曲突徙薪不谓贤:诗人指出,虽然把烟囱移高、把柴火移远是一种常识,但并不能称之为智慧。
- 焦头烂额飨盘筵:尽管宴会上食物被烹饪得很糟糕,但仍然热情招待客人,显示出一种对表面繁华的追求。
- 时人多是轻先见:时下的人们往往不重视先见之明,容易在生活中犯错。
- 不独田家国亦然:这种轻视不仅存在于农民家庭中,国家治理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将“曲突徙薪”与“焦头烂额”进行对比,强调了对事物的轻视与忽略的危害。
- 比喻:用“焦头烂额”形象地比喻对事物处理不当的结果,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警示人们要重视先见之明,避免在生活和国家治理中因轻视而导致的错误,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与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曲突:象征智慧和远见,寓意对未来的预防。
- 焦头烂额:象征错误和失败,代表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
- 飨盘筵:象征热情与表面繁华,反映对生活表象的迷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曲突徙薪”指的是什么? A. 烹饪技巧
B. 防火措施
C. 先见之明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焦头烂额”是指什么? A. 食物烧焦
B. 头痛难忍
C. 生活贫困
答案:A -
诗人对时人的态度是: A. 赞赏
B. 批评
C. 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周昙的《春秋战国门再吟》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然而周昙更强调对先见之明的重视,杜甫则侧重于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