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朝门
后魏武帝
作者:周昙 〔唐代〕
太武南征似卷蓬,
徐阳兖蔡杀皆空。
从来吊伐宁如此,
千里无烟血草红。
白话文翻译:
太武帝南征的景象像是卷起的蓬草,徐阳、兖州和蔡州的战斗都毫无意义。历来进行吊唁和伐木的情况也没有如此,千里之外没有烟火,只有满地的鲜血和红色的草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太武:指后魏的武帝拓跋焘,北魏时期的统治者。
- 南征:指向南方的征战。
- 卷蓬:形容战斗激烈,像被风卷起的蓬草。
- 徐阳、兖蔡:指当时的地名,代表着战斗发生的地点。
- 吊伐:吊唁和伐木,指对死者的哀悼和对战败的惋惜。
- 无烟血草红:形容战争后的惨烈景象,满地鲜血,草地染红。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南征”可以追溯到历史上太武帝的征伐行动,显示出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 “千里无烟”则暗示战后荒凉的景象,代表着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作闻名,擅长描写历史事件,关注社会民生,笔力雄浑,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正值历史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述后魏武帝的征伐,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无奈,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歌鉴赏:
《六朝门》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鲜明个性特征的诗作。周昙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绘,将战争的惨烈展现在读者眼前。开头一句“太武南征似卷蓬”,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和不可控,仿佛狂风卷起的蓬草,暗示了战争的无情与动荡。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将目光转向战斗的结果,提到“徐阳兖蔡杀皆空”,反思战争的意义,表现出对无意义战争的深刻失望和对生命的珍视。
“从来吊伐宁如此”,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认为以往的战争和哀悼都不及眼前的惨状。最后一句“千里无烟血草红”更是深化了这种感受,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战后凄惨的景象,令人心痛。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生命运的关怀,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武南征似卷蓬:描绘太武帝南征的情景,形容战争的激烈和动荡。
- 徐阳兖蔡杀皆空:提到徐阳、兖州和蔡州的战争,表达了对这些战斗的无意义的失望。
- 从来吊伐宁如此:对比历史的吊唁与伐木,感叹如今的惨状更加悲惨。
- 千里无烟血草红:生动描绘战后的景象,表现战争的悲惨和对生命的摧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南征比作“卷蓬”,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战争的混乱。
- 对仗:如“杀皆空”,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对比效果。
- 意象:使用“千里无烟”和“血草红”等强烈的视觉意象,传达战争的惨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和平的渴望,反思历史带来的苦难,传达出对生命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卷蓬:象征无序和动荡,暗示战争的混乱。
- 血草红:象征战争的惨烈,生命的流逝与破坏。
- 千里无烟:象征战争后荒凉的景象,表现战争带来的毁灭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太武”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唐太宗
- B. 后魏武帝
- C. 宋仁宗
- D. 隋文帝
-
填空题:诗中“千里无烟血草红”描绘的是战争后____的景象。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徐阳兖蔡”都是战斗发生的地点。(对/错)
答案:
- B
- 凄惨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对比周昙的《六朝门》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对战争和破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但周昙更侧重于历史的沉痛与对生命的感慨,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惋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