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果出》
时间: 2025-01-01 14:02:5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毅果出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往忆乌衣郎,北走彭门道。
六年隔音容,万事挂怀抱。
相思枉停云,尺纸开小草。
为言清夜梦,莞尔同一笑。
黄楼渺天末,路远何由到。
我亦仰屋梁,恍若落月照。
神交见颜色,此理固良妙。
抚事思少年,相期在嵩少。
是时海内安,王师未征讨。
尚有丘壑姿,可寄沮溺傲。
一从胡雏骄,斯民困征调。
一死抗贼徒,奇祸发词藻。
造物苦见憎,与俗坐殊好。
微躯此栖迟,长夜悲静悄。
苍狗变浮云,世事那可料。
伤心埋白玉,急景转飞鸟。
幸此好事人,遗编为倾倒。
老眼倏巳明,权门益慵扫。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想起那位乌衣的年轻人,曾经北行彭门之道。
六年未见,彼此的音容已隔,万事都在心中挂念。
相思之情如同无用的停云,尺幅纸上写下小草。
夜深人静时,梦中谈笑,仿佛同享一笑。
黄楼在天边渺茫,路途遥远我们如何去到?
我也仰望着屋梁,仿佛月光洒落在此。
虽说神交见面,然而此理确实良妙。
抚今追昔,思念着年轻时的愿景,期待在嵩少相见。
那个时候,国家安宁,王师未曾出征。
还有山川的优美风姿,可以寄托我的傲气。
自从胡雏骄横,百姓被征调得困苦不堪。
一死抗贼的勇士,奇祸使得词藻变得沉重。
造物对我极为冷酷,与世俗的好处相去甚远。
我微薄的身躯仍在此栖迟,漫漫长夜悲静无声。
苍狗变为浮云,世事如何能预测?
伤心的事埋在了白玉之下,急速的景象如飞鸟般急逝。
幸好有好心人,留下遗编供我倾倒。
老眼渐渐明亮,权势之门也愈加懒惰。
注释:
- 乌衣郎:乌衣,指乌衣巷,代表年轻人。郎指年轻男子。
- 彭门道:指古代的道路,象征远行。
- 相思枉停云:意指相思之情如浮云般无用,停留无果。
- 神交:心灵相知,未必见面。
- 丘壑:山川河流,象征自然之美。
- 苍狗:比喻变化无常的世事。
典故解析:
- 黄楼:可能指代黄河边的楼阁,象征遥远的归宿。
- 胡雏:指胡人,象征外族入侵与动乱。
- 苍狗变浮云:形容世事变化无常,含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宋代词人,才华横溢,作品多涉及抒情与咏史,风格清新细腻。
创作背景: 时代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回忆与感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毅果出》是一首充满思念与感慨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昔日友人的回忆,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时局的忧虑。诗中描绘了久别重逢的渴望与对青春的追忆,情感真挚而深沉。诗的开头以“往忆乌衣郎”引入,立刻勾勒出一种怀旧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现了六年隔离的无奈与相思的苦楚,情感逐渐升温。诗中“相思枉停云”一句,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相思的无用与无奈。
在整首诗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对国家的动荡与民生的困苦表现出深刻的关注。诗中提到的“胡雏骄”和“王师未征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背景,诗人借此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惋惜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最后,诗人通过“苍狗变浮云”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不确定性,令人倍感惆怅。
通过对友谊与社会的双重思考,周紫芝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展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时局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往忆乌衣郎:引入思念的对象,表明朋友的身世背景。
- 北走彭门道:暗示离别的旅途与遥远的距离。
- 六年隔音容:时间的流逝使得音容难再,表达惆怅之情。
- 万事挂怀抱:不仅是怀念,更是对往事的种种挂念。
- 相思枉停云:相思的情绪如浮云般无用,表现无奈。
- 尺纸开小草:以小纸记下相思之情,形象化思念的细腻。
- 为言清夜梦:梦中重逢,渴望与朋友共享快乐。
- 莞尔同一笑:友谊的温暖,带来的轻松与欢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苍狗变浮云”,运用比喻描绘世事的无常。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之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手法,加强情感的传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动荡的忧虑,抒发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感慨,同时对过往的怀念充满了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衣:象征年轻与青春。
- 云:象征无常与变幻。
- 黄楼:象征遥远的归宿与理想。
- 苍狗:象征世事的变化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乌衣郎”指的是: A. 一位年长者
B. 一位年轻人
C. 一位诗人
D. 一位将军 -
“苍狗变浮云”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友情的珍贵
B. 生活的无常
C. 战争的悲惨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抒发对兄弟的思念情感。
诗词对比:
- 周紫芝 vs. 杜甫:两位诗人均在作品中表现了对朋友与家人的深厚情感,但周紫芝更侧重于对青春的回忆,而杜甫则更关注于社会的动荡与民生困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周紫芝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