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行台》
时间: 2025-01-14 13:39: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溧阳行台
作者: 陈墀 〔明代〕
百里河山附帝居,
明时一统混车书。
故基遗额犹唐旧,
土俗民风异汉初。
但使儿童歌有裤,
休嗟传舍食无鱼。
几尘落叶纷如许,
眼底何人为扫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溧阳的山河景色,提到这里曾是帝王的居所。在明代,国家统一,文书出行相当便利。遗留下来的古迹依然可以看到唐代的风貌,而这里的风俗与汉初大相径庭。只要小孩们能唱起有趣的歌谣,就不必抱怨客栈里没有鱼吃。落叶纷纷如同尘埃,眼前又有谁来打扫呢?
注释:
- 百里河山:指的是溧阳的自然风光,山河壮丽。
- 附帝居:指溧阳作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中心,曾经是帝王居住之地。
- 混车书:形容当时交通便利,书信往来频繁。
- 故基遗额:指残留的唐代遗迹和牌匾。
- 土俗:地方的风俗习惯。
- 儿童歌有裤:意指儿童能够快乐地歌唱,歌谣有趣。
- 传舍食无鱼:表达对饮食条件的抱怨。
- 几尘落叶:形容秋天落叶纷飞,象征时间的流逝。
- 眼底何人为扫除: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和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墀(约公元1570-1640),明代诗人,字宗懿,号梅溪,出生于江苏溧阳。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家乡的风物为题材,表达对故土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溧阳行台》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统一、社会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家乡的景色与人文,反映了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乡土的深切情感。
诗歌鉴赏:
《溧阳行台》是一首深具地方色彩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渗透了对故乡的热爱与忧虑。诗的开头以“百里河山附帝居”开篇,立刻将读者引入溧阳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接着提到“明时一统混车书”,展现了明代统一后的繁荣与便利,形成了一种历史的对比。
诗人对故乡的古迹与风俗有着深厚的感情,提到“故基遗额犹唐旧”,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而“土俗民风异汉初”则揭示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突显了历史的延续与变化。
诗中提到儿童的歌谣,象征着希望与未来,预示着只要有快乐的童声,生活就会充满生机。“休嗟传舍食无鱼”,这一句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苦恼。
最后两句“几尘落叶纷如许,眼底何人为扫除”,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更引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和对社会现状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里河山附帝居:描绘溧阳的美丽山河,强调其历史地位。
- 明时一统混车书:表明明代的交通与文化交流的繁荣。
- 故基遗额犹唐旧:强调古老的文化遗迹,展现历史的延续。
- 土俗民风异汉初:反映地方风俗的演变与历史的变迁。
- 但使儿童歌有裤:表达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 休嗟传舍食无鱼: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不满。
- 几尘落叶纷如许:描绘秋天的景象,象征时间的流逝。
- 眼底何人为扫除:引发对人事无常的哲理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百里河山”与“明时一统”,形成平衡。
- 比喻:将落叶比作尘埃,暗示生命的短暂。
- 排比:描述历史遗迹与地方风俗,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溧阳自然与人文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现实的思考,表现了怀古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山:象征自然美与历史的积淀。
- 儿童:代表希望与未来,体现生活的乐趣。
- 落叶: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鱼:代表生活的富足与不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百里河山”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溧阳
- B. 北京
- C. 南京
- D. 成都
-
“儿童歌有裤”中的“裤”意指什么?
- A. 裤子
- B. 快乐
- C. 唱歌
- D. 食物
-
诗中提到的“几尘落叶”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秋天的景象
- B. 生活的繁忙
- C. 人生的短暂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春望》更多表现了战乱带来的苦痛,而《溧阳行台》则更倾向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陈墀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经与古诗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