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晶帘下篆烟浓,
七尺乌云幻作峰。
细润香膏融宝麝,
妥安钗股颤双龙。
参鸾样巧松偏好,
堕马妆新态自墉。
堪爱发光明似鉴,
几回独对镜芙蓉。
白话文翻译:
在水晶帘下,烟雾缭绕,
高耸的乌云仿佛形成峰峦。
细腻的香膏与宝麝香融为一体,
轻巧地安放在发髻上,双龙颤动。
参鸾般的巧妙,松树也显得特别好,
马儿失落,妆容新奇自成风格。
令人心醉的秀发,光亮如镜,
我几次独自对着镜子,犹如芙蓉花。
注释:
- 水晶帘:指用水晶制成的帘子,象征华丽与清透。
- 篆烟浓:篆字的烟雾,形容烟雾缭绕的浓厚。
- 七尺乌云:形容高耸的乌云,可能暗指高耸的发髻。
- 宝麝:珍贵的麝香,一种香料,用于美容。
- 妥安:安放得当。
- 钗股:指发钗的部位,形容发饰。
- 颤双龙:形容发饰如双龙般的轻盈颤动。
- 参鸾:参鸾为一种美丽的鸟,象征优雅。
- 堕马:形容马失去控制,可能暗喻失态。
- 发光明似鉴:形容头发光亮如镜子。
- 镜芙蓉:指芙蓉花,形容美丽而娇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雷地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风以细腻、华丽著称,善于描绘女性之美以及生活中的细节。
创作背景:
《梳头》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对女性美的赞美之际,表达了对女性形象的细致描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梳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头发的美丽与魅力,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致的笔触捕捉了女性梳头时的情景。诗的开头以“水晶帘下篆烟浓”引入,描绘了一个华丽而又梦幻的环境,水晶帘与烟雾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接着,“七尺乌云幻作峰”将发髻的高耸形象生动呈现,仿佛云雾缭绕中,女性的发型如山峰般巍峨,令人赞叹。
在描写发饰时,诗人提到“细润香膏融宝麝”,通过香气的细腻与珍贵,进一步增强了女性形象的高贵与优雅。诗中“妥安钗股颤双龙”则表现出女性在梳理发饰时的轻盈与灵动,仿佛双龙舞动,生机勃勃。后半部分转向了对女性秀发的赞美,诗人用“发光明似鉴”来形容秀发的亮泽,再通过“几回独对镜芙蓉”表现出对美丽的自赏与欣赏,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自信的内心状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梳头的仪式感与美的魅力,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中细致美好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晶帘下篆烟浓:描绘了一个华美的环境,水晶帘透出浓厚的烟雾,给人以梦幻的感觉。
- 七尺乌云幻作峰:将乌云比作高耸的峰峦,形象地表现出发髻的高耸。
- 细润香膏融宝麝:描绘了柔滑的香膏与珍贵的麝香融为一体,强调了美容过程的细致。
- 妥安钗股颤双龙:发钗安放得当,轻盈如双龙,展现了女性的优雅姿态。
- 参鸾样巧松偏好:用参鸾的美丽来形容发饰的巧妙,突显其独特。
- 堕马妆新态自墉:运用失控的马形象,暗示女性在美妆过程中的自然状态。
- 堪爱发光明似鉴:秀发如镜般光亮,展现出女性的美丽与自信。
- 几回独对镜芙蓉:表达了对镜子中自身美丽的欣赏与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七尺乌云幻作峰”,将发型比作高峰,增强形象感。
- 拟人:如“颤双龙”,赋予发饰以生命,生动形象。
- 对仗:如“妥安钗股颤双龙”,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女性美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对美的追求与欣赏,传达出一种对生活中细致美好事物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晶:象征清透和华丽。
- 香膏:代表女性的妆容与细致打扮。
- 双龙:象征优雅与灵动。
- 芙蓉:美丽、娇嫩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晶帘”象征什么? A. 光明
B. 华丽与清透
C. 自然风光 -
“七尺乌云幻作峰”中的“乌云”指的是什么? A. 天气
B. 发型
C. 风景 -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形容秀发的光亮? A. 星星
B. 镜子
C. 水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女性内心世界与生活细节。
- 杜甫的《丽人行》:赞美女性美丽形象,展现生活场景。
诗词对比:
- 比较许雷地的《梳头》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女性的美丽与生活细节,但许雷地更侧重于外在的妆容与形象,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感受与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