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南亭》

时间: 2024-09-19 21:51:19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游南亭
作者:韦应物 〔唐代〕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白话文翻译:

春游南亭
川流明澄,气候已然改变;山岩间寒气依旧,云雾尚未散去。
南亭的草地已经变得绿意盎然,春天的池塘泉水潺潺流动。
阳光明媚,听见鸟儿欢快的鸣叫;雨后看见柳树枝条更加茂盛。
在这逍遥的池塘和馆舍中,我感到无比的惬意,却又因专宠于城中而愧疚。

注释:

  • 川明:川流清澈明亮。
  • 气已变:气候已经改变,暗示春天的到来。
  • 岩寒:山岩间的寒气。
  • 草心绿:草地的心中充满了绿色,象征春意。
  • 泉脉动:泉水流动,生机盎然。
  • 景煦:景色温暖,阳光明媚。
  • 禽响:鸟鸣声。
  • 柳重:柳树枝条丰盈,形态优美。
  • 逍遥:悠闲自在。
  • 益愧:更加感到愧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古诗与律诗。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韦应物在南亭游玩时写下,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之美,同时流露出诗人对于生活与社交的反思。

诗歌鉴赏:

《春游南亭》是一首描绘春日游览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与内心的感慨。开篇“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以对比手法,描述了川流明亮的同时,山岩间的寒气依旧,表现出春天初临的矛盾状态。接着,诗人描绘了南亭的草地和春塘的泉水,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则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更加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氛,鸟儿的鸣叫与柳树的丰盈,给人一种温暖而愉悦的感觉。最后两句“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则是诗人内心的自省,尽管在自然中感到悠闲与快乐,但又因在城市中的专宠而感到愧疚,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思索,展现出韦应物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川明气已变:春水明澈,气候已经变化,象征春天的到来。
  2. 岩寒云尚拥:山间还有寒气,云雾未散,表现出春季的初期状态。
  3. 南亭草心绿:南亭的草地呈现出绿色,生机勃勃。
  4. 春塘泉脉动:春天的池塘水流动,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5. 景煦听禽响:阳光温暖,听见鸟鸣,传达出春天的乐趣。
  6. 雨余看柳重:雨后的柳树更加茂盛,描绘出春日的生机。
  7. 逍遥池馆华:在池塘与馆舍中感到悠闲自在。
  8. 益愧专城宠:因在城中受到宠爱而感到愧疚,反映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川明与岩寒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春天的变化。
  • 拟人:把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如“听禽响”。
  • 意象:草、泉、鸟、柳等意象,充满生机与活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自省,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愧疚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春天的生机。
  • :代表自然的稳固与寒冷,形成对比。
  • :象征生命的复苏与春天的气息。
  • :象征活力与清新。
  • :鸟鸣代表自由与愉悦。
  • :象征柔美与生命的蓬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草心绿”是指什么? A. 草木枯萎
    B. 草地生机勃勃
    C. 草地上有花

  2. “逍遥池馆华”中“逍遥”指的是什么? A. 感到困惑
    B. 悠闲自在
    C. 感到愧疚

  3. 诗中用到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A. 夸张
    B. 拟人
    C. 排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与《春游南亭》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春晓》更侧重于晨间的宁静与安逸,而《春游南亭》则强调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诗经与汉魏诗歌》
  3. 《韦应物与唐代诗歌的自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