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园歌》
时间: 2025-01-06 09:20: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谷园歌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石氏灭,金谷园中水流绝。
当时豪右争骄侈,锦为步障四十里。
东风吹花雪满川,紫气凝阁朝景妍。
洛阳陌上人回首,丝竹飘飖入青天。
晋武平吴恣欢燕,馀风靡靡朝廷变。
嗣世衰微谁肯忧,二十四友日日空追游。
追游讵可足,共惜年华促。
祸端一发埋恨长,百草无情春自绿。
白话文翻译
金谷园中水流已绝,石氏家族已灭亡。
当年权贵们争相奢侈,锦缎如障碍一般铺展四十里。
东风吹来,花瓣飘落,仿佛雪一般覆盖河川,
紫气聚集,晨光照耀着高阁,美丽动人。
洛阳的街道上,人们回首,
丝竹乐声悠扬,直入青天。
晋武帝与平吴王享尽欢愉,
然而余波荡漾,朝廷却已变迁。
后世衰微,谁又愿意忧虑,
二十四位朋友日日追逐游玩。
追游又能有多少呢?不如珍惜年华。
祸端一旦开始,埋下的怨恨就会长久,
百草无情,春天依旧如绿。
注释
- 石氏灭:指石氏家族的灭亡,暗示历史的变迁。
- 豪右:指当时的权贵。
- 锦为步障:形容奢侈的生活方式。
- 东风: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和希望。
- 丝竹:古代乐器,象征着欢乐的音乐。
- 晋武:指晋武帝,与平吴王的欢愉生活。
- 二十四友:指交游的朋友,反映人际关系的疏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哲理,关注人生的变化与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权贵奢靡之时。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悟。
诗歌鉴赏
《金谷园歌》展现了韦应物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提到石氏的灭亡,设定了一个历史的沉重背景,带出对权贵奢侈生活的批判。在描绘金谷园的美景时,诗人借助东风、花雪、紫气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悲凉的氛围,仿佛在对比昔日繁华与今日的衰败。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洛阳街头的乐声,反映了人们在欢愉中对往事的追忆,隐含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与人际关系的疏远,强调珍惜当下的重要性。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使得全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韦应物的高超技巧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氏灭,金谷园中水流绝:石氏家族灭亡,金谷园的水流也因此断绝,暗示历史的无情与变化。
- 当时豪右争骄侈,锦为步障四十里:当时的权贵们奢华无度,四十里铺满了锦缎,反映了社会的奢靡。
- 东风吹花雪满川,紫气凝阁朝景妍:东风吹起,花瓣如雪般飘落,晨光照耀美景,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洛阳陌上人回首,丝竹飘飖入青天:洛阳街头,人们回首,乐声飘扬,营造出欢乐的气氛。
- 晋武平吴恣欢燕,馀风靡靡朝廷变:晋武帝与平吴王享乐,但余波中朝廷已然变迁,暗示权力的易逝。
- 嗣世衰微谁肯忧,二十四友日日空追游:后世衰微,朋友们却无忧地追逐游玩,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疏远。
- 追游讵可足,共惜年华促:追求游乐又能有多少,反而应当珍惜时光。
- 祸端一发埋恨长,百草无情春自绿:一旦祸端出现,埋下的怨恨将长久存在,百草春绿,反映自然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东风吹花雪满川,紫气凝阁朝景妍”,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花瓣比作雪,形象生动。
- 拟人:如“百草无情”,赋予植物情感,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历史变迁与人生命运展开,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当下的珍惜。诗人以沉重的历史背景为起点,探讨生活的短暂与人际关系的脆弱,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谷园:象征繁华与奢侈的场所,映射历史的变迁。
- 东风:象征春天与生机,代表希望与新生。
- 丝竹:象征欢乐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 春绿:象征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谷园歌》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韦应物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二十四友”指的是?
- A. 二十四位朋友
- B. 二十四种乐器
- C. 二十四座山
- D. 二十四个节气
- 诗中“百草无情春自绿”的意思是?
- A. 春天来了
- B. 自然无情,春天依旧
- C. 百草有情
- D. 春天的草长得好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韦应物的《金谷园歌》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涉及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但韦应物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悟,而李白则更强调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诗选》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