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日寄京师诸季端武等》
时间: 2024-09-19 21:51: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日寄京师诸季端武等
韦应物 〔唐代〕
献岁抱深恻,侨居念归缘。
常患亲爱离,始觉世务牵。
少事河阳府,晚守淮南壖。
平生几会散,已及蹉跎年。
昨日罢符竹,家贫遂留连。
部曲多已去,车马不复全。
闲将酒为偶,默以道自诠。
听松南岩寺,见月西涧泉。
为政无异术,当责岂望迁。
终理来时装,归凿杜陵田。
白话文翻译
在新年到来之际,我心中充满忧伤,身在异乡,常常思念故乡的缘分。时常忧虑亲人和爱人的离别,直到此刻才意识到世事的牵绊。年轻时在河阳府任职,晚年则守卫淮南的荒地。人生中相聚的机会有多少,时光已经不知不觉流逝。昨天刚刚结束了竹符的工作,因家境贫困而留连不去。随从已经大多离去,车马也已不再完整。闲来时喝酒自娱,默默地用道理来解释自己。听着松林间南岩寺的钟声,看着西涧泉的月光。为政没有其他的手段,难道能指望迁官升职吗?最终还是要处理好自己来时的装扮,回归到杜陵的田野里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献岁:献上新年,指新年来临。
- 深恻:深重的忧伤。
- 侨居:寄居他乡。
- 亲爱离:亲人和爱人的离别。
- 河阳府:指古代的一个地方,作者曾在此任职。
- 淮南壖:指淮南地区的荒地。
- 蹉跎:白白浪费时间。
- 符竹:古代官职名称,指竹简。
- 家贫:家境贫困。
- 部曲:随从,部下。
- 道自诠:用道理自我解释。
- 迁:调动,迁移职务。
- 杜陵田:杜陵是古地名,指归隐的理想。
典故解析
- “杜陵田”:出自古文,指陶渊明所描绘的田园生活,象征归隐和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其诗风质朴、清新,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身处京城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职的追求与个人情感的矛盾。
诗歌鉴赏
《岁日寄京师诸季端武等》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作,韦应物通过对新年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诗中以“献岁”开篇,立刻引出了对新年的怀念与忧伤,显示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作者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在河阳府的任职时光,感慨岁月如梭,人生的聚散无常。
诗中,韦应物用“闲将酒为偶,默以道自诠”的句子,揭示了他在困境中通过喝酒来麻痹自己,反映出一种无奈的生活态度。接着,他又提到听到松南岩寺的钟声和看到西涧泉的月影,这些自然景象不仅是对故乡的怀念,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在情感上具有一种凄凉的美感,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韦应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将个人的遭遇与普遍的人生哲理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献岁抱深恻:在新年到来之际,感受到深重的忧伤。
- 侨居念归缘:身在异乡,常常思念故乡的缘分。
- 常患亲爱离:时常忧虑亲人和爱人的离别。
- 始觉世务牵:直到此刻才意识到世事的牵绊。
- 少事河阳府:年轻时在河阳府任职。
- 晚守淮南壖:晚年则守卫淮南的荒地。
- 平生几会散:人生中相聚的机会有多少。
- 已及蹉跎年:时光已经不知不觉流逝。
- 昨日罢符竹:昨天刚结束了竹符的工作。
- 家贫遂留连:因家境贫困而留连不去。
- 部曲多已去:随从已经大多离去。
- 车马不复全:车马也已不再完整。
- 闲将酒为偶:闲来时喝酒自娱。
- 默以道自诠:默默地用道理来解释自己。
- 听松南岩寺:听着松林间南岩寺的钟声。
- 见月西涧泉:看着西涧泉的月光。
- 为政无异术:为政没有其他的手段。
- 当责岂望迁:难道能指望迁官升职吗?
- 终理来时装:最终还是要处理好自己来时的装扮。
- 归凿杜陵田:回归到杜陵的田野里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苦涩比作“深恻”。
- 拟人:自然景物如“松”和“月”被赋予了感情,增强诗意。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作者在官场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象征坚韧与长青,代表对理想的追求。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反映对故乡的怀念。
- “酒”:象征安慰与麻痹,表现作者对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河阳府”是指什么?
A. 一个城市
B. 一种官职
C. 一个地方
D. 一本书 -
“闲将酒为偶”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A. 开心
B. 无奈
C. 愤怒
D. 忧伤 -
诗中的“杜陵田”象征着什么?
A. 官职
B. 归隐生活
C. 财富
D. 友谊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韦应物则更加强调了时光的流逝与内心的无奈,二者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韦应物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