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即事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8:27:28

四山俱荒茅,松竹不露颖。

清绝一株梅,依依秀孤岭。

轻风引馀馨,淡月露寒影。

东君蚤催实,待此荐金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山俱荒茅,松竹不露颖。
清绝一株梅,依依秀孤岭。
轻风引馀馨,淡月露寒影。
东君蚤催实,待此荐金鼎。

白话文翻译:

四周的山岭都被荒草覆盖,松树和竹子都显得毫无生气。唯有一株梅花,独自在清冷的山岭上显得格外娇秀。微风轻拂,带来它淡淡的香气,皎洁的月光照在寒冷的影子上。春天的主人早已催促万物复苏,期待着能够在这儿奉献美酒佳肴。

注释:

  • 四山俱荒茅:四周的山岭都是荒草。
  • 松竹不露颖:松树和竹子都没有露出新芽。
  • 清绝:形容清雅绝伦。
  • 依依:形容梅花轻柔的姿态。
  • 轻风引馀馨:轻风吹动,带来梅花的香气。
  • 东君:春天的象征,东风。
  • 催实:催促万物生长。
  • 荐金鼎:奉献美酒佳肴。

典故解析:

东君即春天的神祇,古代常用以指代春天的到来,象征万物复苏、生机勃勃。金鼎则是古代用于烹饪和盛酒的器具,象征着丰收和宴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浩,字仲达,号青溪,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作者出游途中,目睹自然景象,感受到春天来临的气息,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期待。

诗歌鉴赏:

《途中即事 其二》通过描绘荒凉的山景和孤傲的梅花,展现了自然的清幽与诗人内心的情感。诗的开头以“荒茅”与“松竹”的对比,突显了春天的迟缓与生命的渴望。尤其是“清绝一株梅”,一枝独秀的梅花仿佛是诗人在荒凉中找到的唯一希望,象征着坚韧与孤芳自赏的精神。

“轻风引馀馨”描绘了梅花的香气伴随着微风,生动而细腻,渗透着一种细腻的感情。这种意象的运用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使读者感受到春风的温柔和梅花的清香。最后两句则将视野从自然转向人事,东君催促万物生长,暗示着丰收的期待,饱含着生活的希望与美好。

整首诗在意境上相互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及对生活的热忱,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与对人世繁华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四山俱荒茅”:描绘四周山岭的荒凉景象,暗示生命的萧条。
    • “松竹不露颖”:说明生机缺乏,松竹未发新芽。
    • “清绝一株梅”:梅花的出众与孤独,象征高洁的品格。
    • “依依秀孤岭”:形容梅花在孤山上的优美姿态。
    • “轻风引馀馨”:微风轻拂,带来梅花的香气,富有动感。
    • “淡月露寒影”:月光下的寒影,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 “东君蚤催实”:春天的神早已催促万物生长。
    • “待此荐金鼎”:期待丰收时刻,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东君”比作春天的神祇。
    • 拟人:将春天赋予催促生命的力量。
    • 对仗:“轻风引馀馨,淡月露寒影”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春天来临的期待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代表着孤独而美丽的精神。
  • 荒茅:代表生命的萧条与无奈。
  • 东君:春天的象征,带来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君”指代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夏天
  2. 诗中“清绝一株梅”中的“清绝”意为:

    • A. 普通
    • B. 清雅绝伦
    • C. 朴素
  3. 诗中的“荐金鼎”象征什么?

    • A. 劳动
    • B. 丰收与宴请
    • C. 旅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比较史浩的《途中即事 其二》与王安石的《梅花》,两者都以梅花为题材,但史浩更注重自然环境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而王安石则强调梅花的坚韧与内心的坚定。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诗经与唐诗宋词的比较研究》
  • 《史浩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