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歌风台》

时间: 2025-01-04 07:59:03

台下残碑手重摩,腐儒千载此经过。

诸生未识叔孙礼,游子还从父老歌。

日落五陵无旧树,风来泗水有馀波。

神骓不逝空成泣,走狗犹存奈尔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歌风台
作者: 谢铎 〔明代〕

台下残碑手重摩,
腐儒千载此经过。
诸生未识叔孙礼,
游子还从父老歌。
日落五陵无旧树,
风来泗水有馀波。
神骓不逝空成泣,
走狗犹存奈尔何。

白话文翻译:

在歌风台下,残破的碑文被人反复摩挲,
那些腐朽的儒生,已经千年过去。
年轻的学子们尚未认得叔孙通的礼仪,
游子却依旧跟随父老唱着古老的歌谣。
日落时分,五陵之地已无旧树可寻,
风吹泗水,波浪依然泛起。
神驹不再奔驰,空余泪水流淌,
而走狗依然存在,我又该如何自处呢?

注释:

  • 残碑:指残破的碑刻,象征着历史的遗留与消逝。
  • 腐儒:指那些腐朽的儒者,暗指过时的学说和风气。
  • 叔孙礼:出自《礼记》,叔孙通是著名的礼学家,象征着儒家礼仪的传承。
  • 五陵:指古代的墓地,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神骓:指优秀的马,象征着昔日的辉煌与逝去的时光。
  • 走狗:比喻那些依附于权贵的人,象征着世事的复杂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铎,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明代,恰逢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借此表达对古代礼仪与文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过歌风台》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残碑”和“腐儒”,揭示了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消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诸生未识叔孙礼”的描绘,表现出当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陌生与无知,这不仅是对儒家文化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忧虑。而“游子还从父老歌”则体现了对于故乡传统的依恋与传承的渴望,尽管年轻人对礼仪的陌生,但他们依然通过歌谣与父老传递着文化的火炬。

接下来的“日落五陵无旧树,风来泗水有馀波”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五陵”作为历史的象征,承载着无数英雄的身影,而“无旧树”则暗示着历史的消逝与断裂,令人感伤。随后“神骓不逝空成泣”与“走狗犹存奈尔何”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无奈与失落。神骓象征着理想与辉煌,而走狗则是对现实的妥协与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在情感的细腻与意象的交织中,传达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谢铎作为明代诗人对传统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台下残碑手重摩”:描绘残碑被人反复摩挲,象征对历史的追忆。
  2. “腐儒千载此经过”:历史的腐朽与沧桑,指代那些过时的儒学思想。
  3. “诸生未识叔孙礼”:年轻人对古代礼仪的陌生,反映文化的断层。
  4. “游子还从父老歌”:尽管疏离,仍然传承着乡土文化。
  5. “日落五陵无旧树”:历史的消逝,感叹往日辉煌的消散。
  6. “风来泗水有馀波”:自然界的延续与变化,象征着生命的流动。
  7. “神骓不逝空成泣”:优秀的事物已然消失,只留下无奈的泪水。
  8. “走狗犹存奈尔何”:指现实中仍有依附于权势的人,表达对社会的无奈与困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神骓不逝”比喻理想与辉煌的消失。
  • 对仗:如“日落五陵无旧树,风来泗水有馀波”,形成音韵的和谐美。
  • 拟人:如“空成泣”,表达情感的流露。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感叹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充满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碑:象征历史的遗留与文化的消逝。
  • 腐儒:代表传统文化的困境与衰退。
  • 五陵:历史的象征,承载着无数英雄的记忆。
  • 神骓:象征理想与辉煌,反映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走狗:隐喻社会现实中的依附与妥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腐儒”指代什么? A. 现代学者
    B. 过时的儒者
    C. 有名的诗人
    D. 民间故事

  2. 诗中提到的“叔孙礼”是象征什么? A. 传统文化
    B. 个人理想
    C. 社会现状
    D. 现代科技

  3. “日落五陵无旧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憧憬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生活的热爱
    D. 对历史的无所谓

参考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春望》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对比谢铎的《过歌风台》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然而谢铎更注重于文化传承的忧虑,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谢铎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