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起风光四月过,
萧萧双鬓不知皤。
惊心午饭还宜粥,
入眼春衫尽换罗。
筋力转妨骑马怯,
路歧生见出门多。
百年梦觉今如此,
一笑青山奈尔何。
白话文翻译
我因病起床,四月的风光已经过去,
我的双鬓渐渐变白,自己却毫无察觉。
午饭时心中惊慌,还是吃些粥比较好;
眼前春天的衣衫,已经全都换成了轻薄的罗纱。
筋骨渐弱,骑马变得胆怯,
出门时路口的岔道似乎增多了。
经过百年梦醒,现今竟是如此,
不禁一笑,对青山又能如何?
注释
- 病起:因病而起床。
- 萧萧:形容头发稀疏,衰老的样子。
- 双鬓:两侧的鬓发。
- 惊心:心中感到忧虑或不安。
- 宜粥:适合吃粥,表示身体虚弱。
- 春衫:春季穿的衣服。
- 筋力:身体的力量。
- 怯:害怕。
- 路歧:路口的岔道。
- 百年梦觉:形容人生的短暂,如梦一般。
- 奈尔何:对事物无可奈何的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铎,明代诗人,字文圭,号兰亭,因其作品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诗作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谢铎晚年,身体日渐虚弱,反映他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忧虑以及对人生流逝的感慨。在这个春季,诗人对风光的眷恋与对衰老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深刻的生命哲学。
诗歌鉴赏
《病起》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春天的美好景象与自身病痛的对比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更感受到身体的衰弱带来的无奈与怅惘。“百年梦觉今如此”的句子,折射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仿佛在问自己,过去的岁月究竟留下了什么?诗中所体现的对生命的思考,深刻而耐人寻味。
全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也颇具匠心,春天的衣衫、青山的映衬,清晰地描绘了诗人眼中春日的景象,同时也加重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受。诗人在结尾处的轻笑,似乎是对生活的一种释然,虽然面对衰老和病痛,但仍然可以以一种洒脱的态度去面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起风光四月过:诗人因病起床,已是四月,暗示时间的流逝。
- 萧萧双鬓不知皤:双鬓渐白却未察觉,表现衰老无声的到来。
- 惊心午饭还宜粥:因病感到忧虑,午饭只能吃清淡的粥。
- 入眼春衫尽换罗:看到春天的衣服已换成轻薄的罗纱,象征春天的美丽,但也是生命的流逝。
- 筋力转妨骑马怯:身体的虚弱使得骑马变得胆怯,进一步表现衰老的无奈。
- 路歧生见出门多:出门时路口的岔道似乎多了,象征人生的选择与困难。
- 百年梦觉今如此:人生如梦,醒来之后却是这样的状况,感慨时光荏苒。
- 一笑青山奈尔何:即便如此,诗人也以一笑面对,表现出豁达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天的美丽与自己的衰弱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强调生命的短暂。
- 排比:在描述身体状态时,通过排比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老年与衰弱展开,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释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生机与希望,但也暗示时光流逝。
- 双鬓:表现衰老的象征。
- 粥:代表身体虚弱,饮食的简朴。
- 春衫:春季的衣物,象征生命的美好与流逝。
- 青山:象征大自然的恒久不变与人事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病起风光四月过”中的“病”指的是什么?
- A. 疾病
- B. 心情
- C. 季节
- D. 生活
-
诗人对自己衰老的反应是?
- A. 无所谓
- B. 感到悲伤
- C. 感到恐惧
- D. 豁达一笑
-
“百年梦觉今如此”中“梦”是指什么?
- A. 真实的梦境
- B. 人生
- C. 理想
- D. 过去的回忆
答案:
- A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谢铎的《病起》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而李白则是在孤独中寻求自我陶醉的美。两首诗都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谢铎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技巧》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