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二 暮游》
时间: 2025-01-19 21:42:46意思解释
鹧鸪天 其二 暮游
原文展示:
山后山前路四分。
叩门犬吠问孤村。
鸟飞夹谷斜阳道,人坐层峦密树云。
南渡口,碧波痕。
撑来小艇鸭成群。
几声敲竹儿童聚,去傍桑阴看卖馄。
白话文翻译:
山的前后道路分成四条。
敲门的犬吠声询问着孤单的村庄。
鸟儿飞过峡谷,斜阳照耀着小路,人们坐在层峦叠嶂的密林云雾中。
南渡口,碧波留下痕迹。
撑着小船,鸭子成群结队。
几声敲竹声,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去桑树阴下看卖馄饨的。
注释:
- 叩门:敲门,通常是表示有人来访。
- 犬吠:狗叫声,常用来表示村庄的宁静被打破。
- 孤村:偏僻的村庄,显示出环境的幽静和孤寂。
- 夹谷:山谷之间,形容地理环境。
- 碧波痕:水面波光的痕迹,表现水的清澈。
- 撑来小艇:撑着小船过来,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绮,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的独特感受而闻名。其作品多关注生活的细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现代背景下,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场景,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二 暮游》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诗中的描写细腻而生动,展现了夕阳西下时,村庄的宁静与美丽。开头的“山后山前路四分”,通过对地理的描述,引入了整首诗的意境,给人一种空间感。接着,诗人通过“叩门犬吠问孤村”描绘了乡村的宁静被打破的瞬间,犬吠声与孤村相呼应,增添了一种孤寂感。
“鸟飞夹谷斜阳道”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鸟儿在斜阳下飞翔,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跃然纸上。接下来的“人坐层峦密树云”,则引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南渡口,碧波痕”一句,描绘了水面的波纹,给人以清新感。最后几句通过“小艇鸭成群”和“敲竹儿童聚”,描绘了村庄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孩童的天真与自然的和谐。整首诗在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珍视,让人感受到作者心中那份淡淡的乡愁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后山前路四分”:描绘出山的前后,路的分岔,给人一种空间的立体感。
- “叩门犬吠问孤村”:犬吠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体现出村庄的孤独感。
- “鸟飞夹谷斜阳道”:鸟儿飞翔的场景与斜阳相映成趣,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 “人坐层峦密树云”:人们坐在山峦重叠、树木茂密的地方,表现出人和自然的亲密关系。
- “南渡口,碧波痕”:水面波光粼粼,给人以清爽的感觉。
- “撑来小艇鸭成群”:描绘出乡村日常生活的画面,展现出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 “几声敲竹儿童聚”:儿童的聚集声,表现出童趣和生气。
- “去傍桑阴看卖馄”:描绘出乡村的日常生活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活动相结合,形成生动的画面。
- 对仗:如“山后山前,路四分”,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反映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山:象征着大自然的巍峨与稳重,代表一种永恒的存在。
- 犬吠:代表着家园的安全感和生活的平常。
- 鸟:象征自由与生机,表现出自然的活力。
- 碧波:代表清澈与宁静,体现出自然的美好。
- 儿童:象征纯真与快乐,表现出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叩门犬吠问孤村”意指什么? A. 表达孤独感
B. 表达热闹感
C. 表达乡愁感 -
诗中描绘的“南渡口”有什么象征意义? A. 交通繁忙
B. 自然宁静
C. 人口稠密 -
“几声敲竹儿童聚”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A. 忙碌的城市生活
B. 乡村孩子的天真无邪
C. 农民的辛勤劳作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渔歌子》张志和
诗词对比:
- 对比《鹧鸪天 其二 暮游》和《静夜思》,前者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而后者则表现了诗人的思乡情怀,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主题和情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解读》
- 《黄绮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