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水调歌头 一九三七午 赠朝鲜志士》
时间: 2025-01-06 14:24: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短筑唱先咽,大白泪同吞。
九原荆聂相望,耿耿几精魂。
照眼光芒百字,瞰户咽填万鬼,
风雨正昏昏。一吷吐真气,翻海倒昆仑。
归国谣,收京乐,付诸君。
当场只手能了,儿女莫沾巾。
待饮黄龙杯酒,忽动长城鼓角,
黯黯九边尘。我亦有孤剑,植发望燕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思念和对志士的敬仰。前两句描绘了悲伤的情景,泪水和歌声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接着提到历史上的英烈,他们的精神依然在激励着后人。诗中提到的“光芒百字”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风雨正昏昏”传达出一种时局的动荡,而“吷吐真气”则象征着坚定的决心,表达了诗人翻海倒昆仑的豪情。最后,诗人以孤剑自喻,表达了不屈的精神与对未来的期望。
注释:
- 短筑:指短暂的歌声。
- 大白泪:形容悲痛的泪水。
- 九原:指古代战场,象征英烈之地。
- 荆聂:荆轲与聂政,均为历史上著名的刺客。
- 光芒百字:可能指的是历史上众多的英雄事迹。
- 黄龙杯酒:象征着团圆与欢庆。
- 孤剑:自喻为孤立的战士,象征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承焘(1897-1981),字仲明,号少川,近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及社会活动家。他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中,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作品多反映民族危亡、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1937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朝鲜志士的敬意,同时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对同胞的激励。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现出强烈的民族情感。起句描绘了悲伤的氛围,紧接着引入历史人物,表现出了对英雄的崇敬。诗中使用的“光芒百字”、“翻海倒昆仑”等意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达出一种壮志凌云的豪情。同时,诗人在结尾以“孤剑”象征自己的决心,表现了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奋起抗争的精神。这种情感的深邃与意象的丰富,使得全诗充满了力量感和时代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短筑唱先咽:短暂的歌声容易被悲伤所吞噬。
- 大白泪同吞:悲痛的泪水交织在一起,体现了对故国的深情。
- 九原荆聂相望:历史的英烈与今世志士相互呼应。
- 耿耿几精魂:英雄的精神依然闪耀着光芒。
- 照眼光芒百字:无数的英雄事迹在眼前闪烁。
- 瞰户咽填万鬼:诗人以悲痛的心情目睹历史的沉重。
- 风雨正昏昏:社会动荡不安,时局混乱。
- 一吷吐真气:激昂的气概从心中涌出。
- 翻海倒昆仑:象征着诗人的壮志和决心。
- 归国谣,收京乐: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期望与信心。
- 付诸君:将所有的情感寄托于同胞。
- 当场只手能了:表明了诗人的决心和能力。
- 儿女莫沾巾:不希望后辈因悲伤而流泪。
- 待饮黄龙杯酒:象征着期待团圆与胜利的时刻。
- 忽动长城鼓角:象征着战斗的号召。
- 黯黯九边尘:表达了对战争苦难的叹息。
- 我亦有孤剑:诗人自比为孤独的战士,表达坚定的意志。
- 植发望燕云: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剑”比喻诗人的决心。
- 对仗:全诗节奏感强,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美。
- 夸张:如“翻海倒昆仑”,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历史英烈的追忆,对国家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不屈的斗志,展现了在危难时刻,人民的团结与奋起的精神。
意象分析:
- 短筑:象征短暂的生命与歌声。
- 荆聂:历史上勇敢的刺客,象征不屈的斗志。
- 黄龙杯酒:象征团圆与庆祝,寓意希望。
- 孤剑:象征诗人的坚定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荆聂”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孙子与曹操
B. 荆轲与聂政
C. 李白与杜甫
D. 王羲之与王维 -
“翻海倒昆仑”表达了诗人的何种情感?
A. 悲伤
B. 豪情壮志
C. 绝望
D. 无奈 -
诗中提到“孤剑”象征什么?
A. 孤独的旅行
B. 坚定的决心
C. 战争的残酷
D. 伤心的情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诗词对比: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对国家的关心与忧虑,情感深沉。
- 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表现对国家未来的信心与斗志,风格豪放。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夏承焘诗集》
以上内容包括了对《鹧鸪天 水调歌头 一九三七午 赠朝鲜志士》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