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二十八》
时间: 2025-01-06 13:55: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其二十八
作者:杨启宇
一夕风雷动九天,
绿衣红袖满长安。
脱缰野马抄瓜蔓,
入彀羔羊荐祭坛。
驱竖子,溺儒冠,
烧江煮海更焚山。
颠狂青史无前例,
揭破龙鳞识圣颜。
白话文翻译:
一夜之间,风雷震动了九天,长安城中绿衣红袖的人们熙熙攘攘。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肆意抄掠,瓜果蔬菜尽被夺走,像羔羊一样被抓入祭坛。驱逐那些无知的小子,淹没了儒生的冠冕,连江流、海洋都被烧煮,山川也被焚毁。如此颠狂的行径,青史上前所未有,揭开了龙鳞,识破了圣人的真容。
注释:
- 一夕:指一夜之间,形容变化迅速。
- 风雷动九天:形容声势浩大,气象非凡。
- 绿衣红袖:形容长安城中游人如织,色彩鲜艳。
- 脱缰野马:比喻放纵不羁,无法控制。
- 入彀羔羊荐祭坛:比喻被捕获的羔羊被用作祭品。
- 驱竖子:意指驱赶无知的年轻人,贬义。
- 溺儒冠:意指淹没儒生的帽子,象征对传统知识分子的蔑视。
- 烧江煮海更焚山:形容破坏自然环境,夸张而激烈。
- 颠狂青史无前例:指这种疯狂的行为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 揭破龙鳞识圣颜:比喻揭示圣人真实的面貌,可能指政治上的揭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启宇,生于当代,作品探讨社会现实与人性,常以激昂的口吻表现对时局的关注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社会动荡、变革之时,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诗歌鉴赏:
杨启宇的《鹧鸪天 其二十八》以激昂的情绪与强烈的视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社会动荡的情景。诗的开头便以“风雷动九天”描绘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气氛,揭示了长安城的繁华与动荡。接着,诗人通过“脱缰野马”的意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中失控现象的批判,强调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挣扎。诗中对“羔羊”的比喻则强化了牺牲与被捕获的无辜感,令人深思。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烧江煮海更焚山”的夸张手法,表现了对自然和人文的摧毁,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悲愤与无奈感。最后的“揭破龙鳞识圣颜”则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暗示着对权威与真理的质疑与揭示。整首诗在情感上饱满,形象上生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激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夕风雷动九天:一夜之间,风雷震动,暗示社会变革的突发性。
- 绿衣红袖满长安:长安城中人潮涌动,生动描绘了城市的繁华。
- 脱缰野马抄瓜蔓:比喻肆意妄为,象征社会的失控。
- 入彀羔羊荐祭坛:无辜的羔羊被捕获,象征牺牲与被剥夺。
- 驱竖子,溺儒冠:对无知者的轻蔑与对传统知识的否定。
- 烧江煮海更焚山:夸张地描述对自然的破坏,表达愤怒。
- 颠狂青史无前例:形容这种行为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 揭破龙鳞识圣颜:揭示真相,象征对权威的质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社会动乱比作“脱缰野马”,形象生动。
- 夸张:如“烧江煮海”,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与人性无奈的深刻思考,批判了失控的社会现象与对传统的质疑,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思。
意象分析:
- 风雷:象征变化与动荡,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变革。
- 绿衣红袖:象征繁华与热闹,反映社会的表面景象。
- 野马:象征自由与失控,表现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 羔羊:象征无辜与牺牲,反映个体命运的悲剧。
- 龙鳞:象征权威与真相,揭示对权力的质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脱缰野马”比喻什么?
- A. 自由的追求
- B. 社会的失控
- C. 个人的奋斗
-
诗中的“羔羊”象征什么?
- A. 勇敢
- B. 无辜与牺牲
- C. 权威
-
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态度是?
- A. 赞美
- B. 批判
- C. 漠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杨启宇的诗更加强调社会动荡中的无奈与悲愤,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体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豪情。两者都展现了各自时代的社会背景与个人情感,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近现代诗词选集》
- 《杨启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