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禅师
(作者:张祜 〔唐代〕)
坐见三生事,宗传一衲来。
已知无法说,心向定中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尊敬与思考。诗人在坐着的时候,领悟到三生三世的事情,明白了宗教传承的道理,最终体会到心灵的宁静与淡泊。虽然已经明白了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道理,但心中的追求却是向着那种宁静的状态而去。
注释:
- 坐见:坐着的时候看到、领悟。
- 三生事:指轮回的生死或前生今生的事情。
- 宗传一衲来:指宗教的传承,特别是禅宗的传承,一位僧人传来教义。
- 无法说:指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深刻道理。
- 心向定中灰:心灵向往宁静、淡泊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字子良,号少岗,出生于今陕西省。其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尤其擅长写禅宗诗,作品常蕴含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祜对禅宗哲理的思考之时,受禅宗影响深刻,试图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内心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练而意味深长,展现了张祜对禅宗的深刻理解。开头“坐见三生事”一句,既是描述自己的静坐状态,也是表达对生命轮回的思考。此句的“见”字不仅指视觉上的观察,更是一种内心的领悟,体现了禅宗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
接下来的“宗传一衲来”,则将视角转向禅宗的传承,表明诗人对禅师的尊重和依赖。在此,诗人既承认了传统的智慧,也暗示了个人的领悟过程。这一句句意深邃,让人感受到一种从世俗到宗教的转变。
最后两句“已知无法说,心向定中灰”,则是对前面所述的总结与升华。诗人意识到,有些道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真正的领悟在于内心的平静和对世界的淡泊。这里的“定中灰”意指心如止水,处于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完美地体现了禅宗哲学的核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出一个追求宁静、思考生死的禅者形象,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坐见三生事:坐着时,心中领悟到关于三生(前生、今生、后生)的道理。
- 宗传一衲来:宗教的教义由僧人传递过来,强调传承的重要性。
- 已知无法说:虽然已经理解了这种深刻的道理,但无法用言语清晰表达。
- 心向定中灰:内心向往那种宁静和淡泊的状态。
修辞手法:
- 对比:前两句描绘了对世事的观察与理解,而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反思与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三生、宗传、心向定等词汇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了生命的轮回、宗教的传承和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深刻的思考,强调了禅宗对个人修行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轮回和宗教哲学的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生:象征轮回与生命的循环,反映了对生死的思考。
- 宗传:象征宗教的智慧与传承,表达了对传统的尊重。
- 定中灰: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体现了禅宗的核心理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祜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
“心向定中灰”中“定”指的是什么?
A. 规律
B. 宁静
C. 目标
D. 真理 -
诗中提到的“三生”是指什么?
A. 前生、今生、后生
B. 过去、现在、未来
C. 生、老、病、死
D. 生、生、死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 《赠李白》 (王维)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涉及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领悟与哲学的思考。
- 《静夜思》:通过对月亮的思考,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情感上与《赠禅师》有共通之处,但主题和表现手法各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禅宗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