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热戏争心剧火烧,铜槌暗执不相饶。
上皇失喜宁王笑,百尺幢竿果动摇。
白话文翻译
热烈的戏剧中,众人争先恐后,像火一样燃烧;
铜槌在暗处紧握,不留情面地相互攻斗。
上皇失去了喜悦,而宁王却在旁边微笑;
高达百尺的幢竿,果然也随之摇动。
注释
- 热戏:指热闹的戏剧表演。
- 争心:指人们心中争斗、争抢的情绪。
- 剧火烧:形容戏剧表演的热烈、激动。
- 铜槌:常用于打击乐器,象征着竞争或冲突。
- 上皇:指当时的皇帝或权威人物。
- 宁王:指当时的王爷,可能是对比的对象。
- 幢竿:指高悬的旗帜,用以象征权力和威望。
典故解析
在唐代,戏剧和表演艺术极为流行,常常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诗中提到的“上皇”和“宁王”可能反映了当时权力斗争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唐朝后期,政治斗争激烈,权臣、王爷间的关系相互交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字子韬,唐代诗人,以其诗歌形式多样、语言生动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写民间生活、戏剧文化以及对权力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权力斗争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戏剧表演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人们内心的激动与纷争,同时透露出对权力变迁的敏锐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热戏乐》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描绘一场热烈的戏剧,但实际上,通过对戏剧场景的描写,诗人隐喻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动荡。开头几句通过“热戏争心剧火烧”展现了戏剧的热烈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权力的争夺与渴望。接着,铜槌的描写则更进一步,暗示了潜在的冲突和斗争。诗中提到的“上皇失喜”和“宁王笑”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权力变幻中的人性冷暖和政治游戏的无情。最后一句“百尺幢竿果动摇”则象征着权力的动摇与不稳定,暗示着即使是高高在上的权力,也难以避免动荡的命运。这首诗以戏剧作为载体,巧妙地反映了现实政治中的权力斗争与人性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热戏争心剧火烧:热烈的戏剧中,众人争先恐后,像火一样燃烧。这里的“热戏”不仅指表演的热烈,也暗指人们内心的激动。
- 铜槌暗执不相饶:铜槌在暗处紧握,象征着竞争与冲突,不留情面地相互攻击。
- 上皇失喜宁王笑:上皇失去了喜悦,而宁王却在旁边微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权力的变迁及人性冷暖。
- 百尺幢竿果动摇:高达百尺的幢竿,象征权力的动摇与不稳定,暗示了即使是显赫一时的权力也有动荡的风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戏剧的热烈比作火焰,增强了戏剧冲突的感受。
- 对仗:如“上皇失喜”和“宁王笑”形成对比,突出人物之间的不同处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戏剧的描绘,隐喻了权力斗争中的人性与政治的复杂,反映出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密切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热戏:象征着生活的热烈和人们的激情。
- 铜槌:象征着竞争和冲突。
- 幢竿: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主要人物是谁? A. 上皇
B. 宁王
C. 两者均是
D. 无人 -
“铜槌暗执不相饶”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和平
B. 竞争与冲突
C. 喜悦
D. 失落 -
诗中“百尺幢竿果动摇”象征什么? A. 安定
B. 动荡的权力
C. 幸福
D. 努力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与张祜的《热戏乐》在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李白的作品更倾向于抒情与自然景观的描写,而张祜则通过戏剧的描绘反映社会政治的复杂。两者在风格上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