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闲上人》
时间: 2025-01-04 11:08: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闲上人
作者:张祜 〔唐代〕
座上辞安国,禅房恋沃州。
道心黄叶老,诗思碧云秋。
卷轴朝廷饯,书函内库收。
陶欣入社叟,生怯论经俦。
日色屏初揭,风声笔未休。
长波溢海岸,大点出嵩丘。
不绝羲之法,难穷智永流。
殷勤一笺在,留著看银钩。
白话文翻译
在座谈中告别安国,心中依恋那禅房的沃州。
道心在黄叶中渐渐老去,诗思在碧云之下愈加浓厚。
卷轴上的诗文被朝廷饯别,书函在内库中静静保存。
陶渊明欣然归隐,生怕与论经的朋友们交谈。
阳光透过窗帘初露,风声中笔墨未曾停歇。
长波拍打着海岸,大点映出嵩丘的景致。
羲之的书法流传不息,智永的思想难以穷尽。
恳切的一封信在手,留着看那银钩的细致。
注释
- 安国:指安国寺,象征着道理和安宁。
- 沃州:指沃州的禅房,象征着恬静和归隐的生活。
- 道心:指对道理的理解和追求。
- 黄叶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老去。
- 碧云秋:秋天的天空,寓意诗人的思绪。
- 羲之:指王羲之,著名书法家。
- 智永:指智永法师,书法流派的传承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诗风清新,擅长抒情。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祜隐居之后,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诗中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高闲上人》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全诗的意境既有对道理的追求,又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人通过对黄叶、碧云、长波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无常与诗思的永恒。开头的“座上辞安国”引出了作者的思绪,表示他在告别繁华的世俗生活后,向往那宁静的禅房。
诗中“陶欣入社叟,生怯论经俦”,展示了陶渊明的归隐精神,诗人自然而然地将自己与陶渊明相提并论,表现出他对那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自我认同。后面的“日色屏初揭,风声笔未休”则表现了诗人在创作时的专注与投入,仿佛即使在宁静的环境中,创作的灵感依然源源不断。
全诗最后的“殷勤一笺在,留著看银钩”更是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座上辞安国:在聚会时告别安国,表明对世俗事务的告别。
- 禅房恋沃州: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营造出一种安逸的氛围。
- 道心黄叶老:时间流逝,内心追求的道理也逐渐成熟。
- 诗思碧云秋:秋天的天空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 卷轴朝廷饯:诗文受到重视,显示出文化的传承。
- 书函内库收:书信被妥善保存,象征着文化的积累。
- 陶欣入社叟:提到陶渊明,表现了隐逸的理想。
- 生怯论经俦:对讨论的生疏感,体现了对隐逸的珍视。
- 日色屏初揭:阳光初现,象征着新的开始。
- 风声笔未休:创作的热情与灵感的延续。
- 长波溢海岸:自然的壮丽景象,象征着生活的辽阔。
- 大点出嵩丘:具体的自然描写,增强了诗的意象。
- 不绝羲之法:书法艺术的传承,表现了文化的深厚。
- 难穷智永流:智永的思想和书法难以穷尽,体现了文化的无限。
- 殷勤一笺在:表达对书信的珍视。
- 留著看银钩:象征着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道心黄叶老”,将心境与自然现象结合,寓意深刻。
- 对仗:诗中常见的对仗工整,增加了音韵的美感。
- 意象:如“碧云”、“长波”、“银钩”等,充满了自然的美感与文化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隐逸和创作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对文化传承的珍视,展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碧云:代表着诗人思绪的自由与自然的美丽。
- 长波:象征着生活的宽广与壮丽。
- 银钩:象征着书法艺术的精致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隐逸诗人是哪个?
- A. 陶渊明
- B. 李白
- C. 杜甫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羲之”是指____。
-
判断题:诗人对隐逸生活持有积极态度。 (对/错)
答案
- A. 陶渊明
- 王羲之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 — 陶渊明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张祜的《高闲上人》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首诗均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张祜的诗更强调对文化的传承,而陶渊明则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