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灵岩寺 高翥 〔宋代〕 天柱峰高逼太清,灵岩端足擅高名。 人间有石皆奴仆,天下无山可弟兄。 樵径雪深多虎迹,清溪风暖尽猿声。 客身元是山林种,见此如何不动情。
白话文翻译: 天柱峰高耸入云,直逼天空,灵岩寺因其高耸而享有盛名。 人间的石头都像是它的奴仆,天下的山峰都无法与之称兄道弟。 樵夫的小径上积雪深厚,留下了许多虎的足迹,清溪边的风温暖,充满了猿猴的叫声。 我本就是山林中的人,见到这样的景象怎能不心动。
注释:
- 天柱峰:指高耸的山峰,比喻山峰之高。
- 逼太清:直逼天空,形容山峰极高。
- 灵岩:指灵岩寺所在的山岩,因其高耸而得名。
- 端足擅高名:因其高耸而享有盛名。
- 奴仆:比喻低下的地位。
- 弟兄:比喻平等的地位。
- 樵径:樵夫行走的小径。
- 客身:指诗人自己。
- 山林种:指习惯于山林生活的人。
诗词背景: 高翥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灵岩寺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感慨。创作背景可能是在诗人游览灵岩寺时,被其壮观的自然景色所打动,从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灵岩寺及其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赞美。首联以天柱峰的高耸入云,形容灵岩寺的壮观,颔联则通过对比,强调了灵岩寺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颈联和尾联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如樵径上的虎迹、清溪边的猿声,以及诗人自身的感受,进一步加深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解析:
- 首联:通过“天柱峰高逼太清”描绘了山峰的高耸,而“灵岩端足擅高名”则强调了灵岩寺因其高耸而享有的盛名。
- 颔联:用“人间有石皆奴仆”和“天下无山可弟兄”进行对比,突出了灵岩寺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
- 颈联:通过“樵径雪深多虎迹”和“清溪风暖尽猿声”描绘了具体的自然景象,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 尾联: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感受,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间有石皆奴仆”和“天下无山可弟兄”中的比喻,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仗:如“樵径雪深多虎迹,清溪风暖尽猿声”中的对仗,使诗歌更加工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赞美,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意象分析:
- 天柱峰:高耸的山峰,象征着壮丽和崇高。
- 灵岩寺:因其高耸而享有盛名,象征着独特和尊贵。
- 樵径雪深:描绘了自然的宁静和神秘。
- 清溪风暖:描绘了自然的温暖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天柱峰”象征着什么? A. 壮丽和崇高 B. 宁静和神秘 C. 温暖和生机 答案:A
-
诗中的“灵岩寺”因其什么特点而享有盛名? A. 高耸 B. 宁静 C. 温暖 答案:A
-
诗中的“樵径雪深多虎迹”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自然的宁静和神秘 B. 自然的壮丽和崇高 C. 自然的温暖和生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与本诗有相似的主题。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的宁静景色,与本诗有相似的意境。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与本诗对比,都描绘了山峰的壮丽,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本诗对比,都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宁静和恬淡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高翥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