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昙花宝上人院》

时间: 2024-12-29 17:21:23

九陌最幽寺,吾师院复深。

烟霜同覆屋,松竹杂成林。

鸟语境弥寂,客来机自沈。

早知能到此,应不戴朝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昙花宝上人院
九陌最幽寺,吾师院复深。
烟霜同覆屋,松竹杂成林。
鸟语境弥寂,客来机自沈。
早知能到此,应不戴朝簪。

白话文翻译:

在最幽静的寺庙里,我的老师的院子也很深邃。
烟雾和霜冻一起笼罩着屋顶,松树和竹子交错成林。
鸟儿的鸣叫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客人来到这里,心情自然沉静。
早知道能来到这里,就不该佩戴那朝廷的簪子。

注释:

  • 九陌:指寂静的街道,形容寺庙的偏僻。
  • 幽寺:幽静的寺庙。
  • 吾师:指自己的老师。
  • 烟霜:烟雾和霜露,形容环境的清冷。
  • 鸟语:鸟儿的鸣叫。
  • 客来机自沈:客人来到这里,心情自然沉静。
  • 朝簪:朝廷的簪子,暗指官职和世俗的荣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浮屠,出生于今陕西,因其诗风清新高远,常在诗中表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姚合游访一位隐士的寺庙,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繁华的反思。诗中描绘了幽静的自然环境与内心的沉静,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诗歌鉴赏:

《过昙花宝上人院》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全诗通过描绘幽静的寺庙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淡雅的氛围。

开头两句“九陌最幽寺,吾师院复深”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境地,九陌象征着偏僻的地点,师院的深邃则暗示着隐士的深厚学识和修养。接着“烟霜同覆屋,松竹杂成林”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清冷与幽静,烟霜相映成趣,松竹交错生姿,构成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

“鸟语境弥寂,客来机自沈”一句,通过鸟鸣声的渗透,表现出环境的宁静。诗人在此处不仅仅是抒发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沉静与对世俗喧嚣的逃避。最后一句“早知能到此,应不戴朝簪”则道出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希望远离世俗名利的愿望。

整首诗情景相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理想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陌最幽寺:描绘出寺庙的偏僻和宁静。
  2. 吾师院复深:暗示师傅的学识和内涵的深邃。
  3. 烟霜同覆屋:表现出环境的寒冷与孤寂。
  4. 松竹杂成林:自然景色的和谐美。
  5. 鸟语境弥寂:鸟鸣声让宁静的环境更加寂静。
  6. 客来机自沈:客人来到此地,心情自然沉静。
  7. 早知能到此:感慨若早知有此地,便不该拘泥于官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烟霜同覆屋,松竹杂成林”,对称的修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环境描写,引申出内心的情感,形成意象的统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繁华的厌倦,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烟霜:象征着环境的冷清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 松竹:象征着坚韧和高雅,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鸟语: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现出环境的清冷? A. 朝簪
    B. 烟霜
    C. 松竹

  2.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官场生活
    B. 隐逸生活
    C. 商业生活

  3. 下列哪一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静? A. 鸟语境弥寂
    B. 九陌最幽寺
    C. 早知能到此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姚合的《过昙花宝上人院》与王维的《鹿柴》都展现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强调自然的和谐美,而姚合则更突出了内心的反思与对世俗的逃避。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