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盛秀才赴举》

时间: 2025-01-17 09:13:49

重重吴越浙江潮,刺史何门始得消。

五字州人唯有此,

四邻风景合相饶。

橘村篱落香潜度,竹寺虚空翠自飘。

君去九衢须说我,病成疏懒懒趋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盛秀才赴举
重重吴越浙江潮,
刺史何门始得消。
五字州人唯有此,
四邻风景合相饶。
橘村篱落香潜度,
竹寺虚空翠自飘。
君去九衢须说我,
病成疏懒懒趋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送别盛秀才赴科举的情景。诗中提到吴越一带的潮水,表达了那里的繁华与生机。刺史的门第何时才能消去呢?只有这位士人能在这个五字州中脱颖而出,周围的风景也显得更加美丽动人。橘子的香气悄然飘散在村落的篱笆间,竹林的清幽在虚空中自由飘荡。君子,你前往九衢(长安的别称)时,一定要替我说几句话,我因病而懒散,难以去朝廷见您。

注释:

  • 重重:形容层叠的样子,表示吴越地区重重叠叠的山水。
  • 刺史:地方官员的职称,负责管理一方的政务。
  • 五字州:指的是某个地方的特定称谓,可能指代五个字的州名。
  • 九衢:古代长安的别称,意指朝廷、科举和士人的理想之地。
  • 疏懒:形容懒散、不佳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约724年—798年),字子恭,唐代诗人,生于河南,后居于长安。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趣,擅长写送别、咏怀等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盛秀才赴京赶考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对自己病弱状态的无奈。反映了唐代科举制度下士人的奋斗与追求。

诗歌鉴赏:

《送盛秀才赴举》是一首恰到好处的送别诗,诗人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和自己病痛的无奈。在首句中,诗人以“重重吴越浙江潮”开篇,描绘出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这种自然的美景与盛秀才即将踏上的征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对未来的期盼,也有对现实的感慨。

接下来的“刺史何门始得消”,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纷争的无奈和对朋友未来的期待。通过“唯有此”突出盛秀才的独特,彰显出他在五字州中的重要性。诗中描绘的“橘村篱落香潜度,竹寺虚空翠自飘”,则是对家乡景致的深情回望,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最后两句“君去九衢须说我,病成疏懒懒趋朝”,既是对友人的嘱托,也是诗人因病不得赴朝的惋惜,展现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风光的描绘,又有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姚合深厚的诗歌功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重重吴越浙江潮:描绘了吴越地区的层层潮水,给人以生动的自然景象。
  2. 刺史何门始得消:表达了对官场的思考与无奈,暗示了士人对于仕途的渴望。
  3. 五字州人唯有此:强调盛秀才的独特地位,表现出对友人的赞赏。
  4. 四邻风景合相饶:周围风景的美好衬托出盛秀才的出众。
  5. 橘村篱落香潜度:描绘家乡的橘香,表达对故土的怀念。
  6. 竹寺虚空翠自飘:竹林的清幽与宁静,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7. 君去九衢须说我: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8. 病成疏懒懒趋朝:表现出诗人因病而无奈,不得不放弃朝堂之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理想相联系。
  • 对仗:如“橘村篱落”与“竹寺虚空”,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情感,形成了鲜明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送别友人,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无奈的情感,展现了士人对前途的期待与对故乡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越潮:象征着生机与繁华。
  • 刺史:代表了官场与权力的象征。
  • 橘村、竹寺:自然的美好,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重重吴越浙江潮”描绘了哪种自然景象? a) 山脉
    b) 潮水
    c) 河流

  2. “刺史何门始得消”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对友人的祝福
    b) 对官场的无奈
    c) 对自然的赞美

  3. 诗中“病成疏懒懒趋朝”中的“疏懒”指的是什么状态? a) 精力充沛
    b) 懒散无力
    c) 忙碌繁琐

答案

  1. b) 潮水
  2. b) 对官场的无奈
  3. b) 懒散无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赠孟浩然》

诗词对比
姚合的《送盛秀才赴举》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展示了对理想与故土的情感。前者更侧重于送别之情,而后者则表达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反映出诗人不同的情感取向与境遇。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是《送盛秀才赴举》的详细解析与学习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