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送清敬闍黎归浙西
作者: 姚合 〔唐代〕
原文展示:
大地无生理,吴中岂是归。
自翻贝叶偈,人施福田衣。
夏尽滩声出,潮来日色微。
郡斋师去后,寂寞夜吟稀。
白话文翻译:
这片大地似乎没有生机,吴中哪里算得上归处呢?
自从翻阅了《贝叶经》,施舍福田的衣物。
夏天结束,滩涂的声音响起,潮水来临,日色也变得微弱。
在郡斋的师傅离去后,夜晚的吟唱变得寂寞而稀少。
注释:
- 生理: 生机、生命的状态。
- 吴中: 指的是江苏一带,古时称吴地。
- 贝叶偈: 指佛教经典《贝叶经》。
- 福田衣: 施舍给贫苦者的衣物,象征慈悲。
- 郡斋: 指地方官署,师傅在此学习或工作。
- 吟稀: 指吟唱的人少,显得冷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抒情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送别友人清敬闍黎归浙西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姚合的《送清敬闍黎归浙西》是一首富有哲理的送别诗。诗的开头以“大地无生理”引入,表达了对自然状态的沉思,似乎暗示了离别后生活的苍凉与无奈。“吴中岂是归”则进一步强调了归乡的无奈,吴中作为归处却又让人感到失落与迷茫。
接着,诗中提到“自翻贝叶偈”,这里不仅有翻阅经典的意味,更隐喻了通过佛教的教义寻求内心的安慰与解脱。“人施福田衣”,则展示了施舍与慈悲的精神,似乎在暗示人生的真谛在于施与与分享。
“夏尽滩声出,潮来日色微”,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夏天的结束与潮水的来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一句“郡斋师去后,寂寞夜吟稀”则是对离别后的孤独感的直接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深邃而细腻,展现了离别时的不舍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讨论归属感的缺失,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与现实的无情。
- 第三、四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时间的流逝与个人内心的孤寂。
-
修辞手法:
- 对仗: “夏尽滩声出,潮来日色微”是一种对仗工整的表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运用了自然意象,如“滩声”、“潮来”,增强了诗的画面感与情感共鸣。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心的描绘,探讨了生死离别与人生的无常,充满了哲理的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大地: 象征生命与归属感的缺失。
- 贝叶偈: 代表着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 滩声与潮: 自然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夜吟: 表达了孤独与思考的深沉。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大地无生理”中“生理”指什么?
- A. 生机
- B. 生态
- C. 理论
- 诗中提到的“贝叶偈”与哪个宗教有关?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基督教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离别与思念
- B. 战争与和平
- C. 爱情与追忆
- “大地无生理”中“生理”指什么?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姚合的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前者更多地表达离别的哲思与孤寂,而后者则以壮阔的视野抒发了人生的豪情与壮志。两者在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上形成鲜明对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对比研究》